清晨的陽光比昨天更亮了些,照得會議室的玻璃窗泛起一層薄霧似的光暈。劉好仃坐在會議桌一頭,手裡捏著一支圓珠筆,正盯著牆上那張被貼滿便利貼的演練計劃表出神。
“這模擬訂單的難度係數,咱們是不是該分個abc等級?”小周一邊翻筆記本一邊問。
“我覺得可以。”阿梅點頭,“畢竟員工的操作水平不一樣,一刀切的話,有人覺得太簡單,有人又會覺得壓力山大。”
劉好仃笑了笑:“你們說得對,咱這不是考試,是練兵。要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‘跳一跳’,而不是直接摔地上。”
幾個人笑起來,氣氛輕鬆了不少。
“那突發狀況呢?”小周繼續問,“比如臨時改單、設備故障、材料短缺這些情況,怎麼安排?”
“我建議隨機抽簽。”劉好仃說,“每組演練的時候抽一個狀況卡,這樣既真實又能鍛煉應變能力。”
“妙啊!”阿梅拍案而起,“就跟打遊戲開盲盒一樣!”
這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,連牆上的便利貼都像是跟著輕快了幾分。
討論持續了一個上午,從演練流程到人員分工,從時間安排到物料準備,事無巨細地過了一遍。最終,一張新的演練計劃表誕生了,還配上了一張“突發狀況卡”清單,整整二十種不同情境,看得人眼花繚亂。
“這回可真是實戰演練了。”小周感歎,“感覺比正式生產還要緊張。”
“就是要這種效果。”劉好仃收起筆,站起身來,“咱們的目的不是讓他們背熟流程,而是遇到問題能立刻反應過來。”
中午吃過飯,大家各自散去忙自己的任務。劉好仃回到辦公室,拿起電話給車間主任打了過去:“老李,下午開始第一輪實操演練,你那邊安排好了嗎?”
“早準備好了。”電話那頭傳來老李爽朗的聲音,“機器都擦得鋥亮,就等他們來了。”
“好,辛苦了。”
掛了電話,他站在窗前看了會兒外頭的生產線。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著,陽光落在玻璃表麵,折射出一片銀白。他知道,一會兒這片寧靜就會被演練的節奏打破,但那種“動中有序”的狀態,正是他最期待看到的。
下午一點,演練正式開始。
第一批上場的是二班的幾個年輕工人,都是平時乾活利索、嘴皮子也溜的主。劉好仃和小周、阿梅一起站在車間一角,觀察他們的表現。
一開始還挺順利,模擬訂單是“10毫米厚雙層夾膠玻璃”,標準流程走得很穩。可就在即將進入質檢環節時,小周突然抽出一張“突發狀況卡”——
“客戶臨時要求增加防爆膜處理,請在一小時內完成調整。”
空氣瞬間凝固了一下。
“啥?防爆膜?”其中一個小夥子瞪大了眼睛,“我們沒學過這個啊!”
“誰說培訓隻教固定內容了?”劉好仃笑著提醒,“現在考驗的就是你們的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。”
幾個人互相看了看,迅速圍成一圈商量對策。
“我記得前幾天王老師講過防爆膜的基本原理……”
“對,是用加熱滾筒壓合,溫度控製在60度左右。”
“那我們現在調機溫,同時聯係倉庫拿膜。”
“好,我去搬材料。”
場麵一下子熱鬨起來,雖然有些手忙腳亂,但每個人都動了起來,沒人掉鏈子。
劉好仃看著這一幕,心裡踏實了不少。他轉頭對阿梅說:“你看,這就是演練的意義。不是看他們能不能完美執行,而是看他們在麵對變化時能不能快速反應。”
“而且他們還記得培訓內容。”阿梅點頭,“說明真聽進去了。”
演練繼續進行,接下來幾組的情況各有不同。有的組應對突發狀況遊刃有餘,有的組則明顯慌亂,甚至出現了誤操作。但無論結果如何,劉好仃都會在結束後親自給他們點評幾句,點出優點也指出問題。
“彆怕犯錯,咱們這是演練,不是現場趕訂單。”他說,“關鍵是知道哪兒錯了,下次再遇到就能處理得更好。”
到了傍晚,最後一組演練結束,整個車間裡彌漫著一種疲憊卻充實的氣息。
“今天乾得不錯。”劉好仃召集所有人開了個小會,“你們的表現讓我看到了進步,也讓我看到了咱們團隊的潛力。”
有人鼓掌,有人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“明天繼續,下一組換上來。我會根據今天的問題,調整一下演練的重點。”
說完,他轉身收拾東西準備下班。
走出車間時,天邊已經染上了晚霞的顏色,橘紅與深藍交織在一起,像極了剛出爐的玻璃在冷卻過程中的色彩流轉。
小周追上來,遞給他一瓶水:“劉哥,今天有幾個小夥子問你,演練成績會不會影響年終考核。”
劉好仃擰開水瓶喝了一口,笑著說:“你就告訴他們,演練的成績不會寫進檔案,但學到的東西會刻進本事裡。”
小周點點頭:“明白了,我這就去通知他們。”
劉好仃目送他跑遠,回頭望了眼還在忙碌整理器材的員工們。他們臉上帶著汗,眼裡卻閃著光。
他知道,這才是真正的收獲。
風輕輕吹過,帶走了白天的熱氣,也吹醒了他對明天的期待。
他邁步走向廠區門口,腳步堅定,一如往常。
身後,車間的燈還亮著,像一座燃燒著熱情的爐窯,照亮著每一個努力向前的人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