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廠的清晨總是從第一縷陽光落在廠房鐵皮屋頂上開始的。劉好仃推開辦公室的門,手裡拎著兩杯剛買的豆漿,一邊走一邊低頭看了眼手表——八點零七分。
“這回可不能再拖了。”他嘟囔了一句,把其中一杯放在阿梅桌上,“你那邊數據庫跑得怎麼樣?”
阿梅頭也不抬地敲著鍵盤:“昨晚三點跑完的,今天早上又校對了一遍,數據沒問題。”
“不錯啊,年輕人就是拚。”劉好仃笑著坐下,順手把另一杯豆漿推到自己麵前。
會議室裡已經坐了幾個人,小周正拿著手機調試小程序界麵,旁邊坐著技術部的小李,兩人低聲討論著什麼。
“測試結果呢?”劉好仃問。
“挺順利的。”小周抬頭,“客戶反饋比上次快多了,但還是有幾個老客戶沒動靜。”
“是不是擔心信息泄露那幾位?”阿梅插話。
“差不多。”小李點頭,“我們已經在小程序加了隱私聲明,還弄了個小圖標,看起來像銀行那種安全認證的感覺。”
“那得加上一句‘您的信息隻用於服務優化’。”劉好仃補充,“客戶不是怕我們拿他們資料去賣錢嘛。”
會議室裡一陣笑。
“不過真有人問了。”小周說,“有個姓陳的老板直接打電話來問:‘你們那個小程序,能不能看到我之前提的意見有沒有被處理?’”
劉好仃一愣,隨即點點頭:“這問題問得好。”
他起身走到白板前,寫下幾個字:透明度、回應機製、信任感。
“咱們不能光收反饋,還得讓客戶知道他們的聲音真的有用。”他說,“這樣吧,下周起,每次收集完數據後,給重點客戶發個簡報,說明我們根據他們的建議做了哪些調整。”
“比如?”阿梅問。
“比如上周有客戶反映包裝不夠結實,我們這邊立刻換了更厚的泡沫紙,這件事就可以寫進簡報裡。”劉好仃頓了頓,“讓他們看到改變,才能建立信任。”
“這個想法太棒了!”小周眼睛一亮,“我馬上在小程序裡加一個‘反饋追蹤’頁麵,客戶可以查看自己提過的建議和我們的回應。”
“還有,”劉好仃繼續道,“這次評估周期壓縮到了一周,大家操作還不熟,尤其是新來的同事,得盯緊點。”
“我已經安排老王帶兩個新人去了。”阿梅說,“他們現在跟著做第一批調查,有問題當場糾正。”
“很好。”劉好仃滿意地點點頭,“記住,這不隻是填表的事兒,是我們跟客戶的對話。彆搞得像考試,要像朋友聊天一樣自然。”
會議繼續進行,氣氛輕鬆但節奏緊湊。每個人都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,時不時有人提出問題,也有人主動分享經驗。
散會後,劉好仃回到辦公室,打開電腦,調出最新的客戶名單。他隨手點了幾個名字,翻看他們的曆史訂單和之前的反饋記錄。
“得挑幾個難搞的試試。”他自言自語。
就在這時,小周推門進來,手裡拿著一張打印紙。
“劉哥,你看這個客戶,張總,連續三次都沒填寫反饋,我們打了兩次電話,他說不想浪費時間。”
劉好仃接過紙看了看,笑了:“這不是去年差點取消合作那位嗎?”
“對,後來你親自去了一趟,才把單子追回來。”
“嗯……”劉好仃沉思片刻,“這樣吧,你先給他發條短信,就說我們最近改了反饋機製,想聽聽他的真實想法,不強求打分,隻聊感受。”
“然後呢?”
“然後我親自跟他通個電話。”劉好仃笑著說,“老客戶嘛,得有點人情味。”
小周點頭離開,劉好仃拿起手機,在通訊錄裡找到“張總”的號碼,猶豫了一下,撥了出去。
電話響了三聲,對方接了。
“張總,我是深圳玻璃廠的劉好仃。”
“哦,是你啊。”對方語氣平淡,“你們又搞什麼問卷?”
“不是問卷。”劉好仃語氣輕鬆,“是想問問您對我們最近的服務有沒有什麼看法,不用打分,也不用填表,您隨便聊聊就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