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下午,劉好仃就在會議室裡寫下了《供應商績效評分表》的初稿。
他在表格最後一欄留空,寫著:“建議淘汰保留?”
王姐看到這個空白時,忍不住笑了一聲:“你這是給采購部挖了個坑啊。”
“不是坑,是鏡子。”劉好仃淡淡地說,“讓大家看看,到底哪些人值得繼續合作。”
幾天下來,整個供應鏈的輪廓已經基本清晰。
阿梅在筆記本上列出了幾個關鍵問題:
信息不對稱
數據記錄方式落後
缺乏統一的供應商管理機製
她抬起頭,看著牆上那張越來越詳細的流程圖,忽然意識到一件事——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原來,他們一直在忙前端的市場推廣,卻忽略了後端這條看不見的鏈條。
而這條鏈條,才是真正決定用戶能不能拿到產品、能不能信任品牌的關鍵。
她輕輕合上筆記本,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,就像第一次發現玻璃背後也有光。
傍晚,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,看著一輛貨車緩緩駛入。
車身上沾著泥土,輪胎碾過水泥地麵發出輕微的摩擦聲。司機跳下車,熟練地打開後門,開始卸貨。
阿梅走過來,站在他身邊。
“你覺得我們現在進展怎麼樣?”她問。
劉好仃沒直接回答,而是反問:“你覺得呢?”
阿梅想了想:“至少,我們知道了問題在哪。”
“那就夠了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很多改變,都是從看見開始的。”
遠處,工人已經開始搬運貨物,叉車來回穿梭,金屬與地板碰撞的聲音回蕩在廠房內。
阿梅低頭看了眼手中的調研表,突然想到什麼:“我們要不要把這些問題做成報告?”
“做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不是為了彙報,是為了讓大家看清事實。”
他說完,轉身往辦公室走去。
阿梅站在原地,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儘頭,心裡忽然升起一股勁兒。
她知道,這場戰役還沒結束。
甚至可以說,才剛剛進入深水區。
但她也明白,隻要有人願意去看、願意去改,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。
天色漸暗,廠區的燈一盞盞亮了起來。
阿梅收拾好東西,準備下班。
臨走前,她回頭看了一眼白板上的流程圖,那些線條和文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什麼。
她拿出手機,編輯了一條消息發給劉好仃:
“我覺得,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。”
幾秒鐘後,回複來了:
“我知道。”
她嘴角微微上揚,收起手機,走進了夜色中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