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,手裡握著一支激光測溫儀,眼神卻落在不遠處那台剛裝好的廢氣處理塔上。陽光從高高的玻璃窗斜射進來,把塔身照得亮堂堂的,像是個剛換上新衣服的老朋友。
“劉哥,數據都傳上來了。”技術組的小王跑過來,手裡舉著平板,“這波處理效率比上次提升了差不多15。”
“不錯。”劉好仃點點頭,“不過彆急著高興,咱們還得看看全天的數據曲線。”
小王咧嘴一笑:“您這是要搞‘環保馬拉鬆’啊?”
“不是馬拉鬆,是長跑。”劉好仃一邊說一邊打開筆記本,翻到一頁密密麻麻的圖表,“你記不記得上周那幾次排放波動?看著挺穩定,其實都是假象。”
“嗯……”小王撓撓頭,“那天我值班,確實有點懵。”
“不是你懵,是係統沒跟上。”劉好仃指著屏幕,“我們現在的設備是能乾活,但就像個隻會做題的學生——題目一變,就開始慌。”
小王聽得直點頭:“那咋辦?總不能天天盯著它吧?”
“當然不用。”劉好仃合上筆記本,抬頭看了眼牆上的掛鐘,“今天下午,咱們來一次全流程走查,從源頭到出口,一個環節都不能漏。”
車間裡,工人們正忙著調試新裝的過濾器。空氣中還殘留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,但比起以前那種嗆人的氣息,已經溫和了許多。
“劉哥!”維修班的李師傅從底下鑽出來,臉上沾著點灰,“你說的那個傳感器,我已經按你的要求加了兩處監測點。”
“辛苦了。”劉好仃遞過去一瓶水,“我記得你之前說過,這些老設備最怕溫度突變?”
“可不是嘛。”李師傅接過水灌了一口,“特彆是夏天,冷熱一交替,管道容易裂。”
“所以這次我們不僅要控溫,還要控節奏。”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等會兒我們一起看看數據變化情況。”
李師傅點了點頭:“行,我叫幾個兄弟一起。”
三人一組,五人一隊,技術組、維修組、安全部門的人陸續集合。劉好仃站在中間,像個小指揮官似的,揮揮手:“出發!”
第一站是廢氣排放口。劉好仃拿著檢測儀挨個測試,嘴裡還不停地念叨:“這個數值,嗯……有點偏高,回頭讓電氣組再調一下pid參數。”
小王在旁邊記錄,一邊寫一邊問:“劉哥,你覺得這次能穩住嗎?”
“穩不住也得穩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你以為環保局是來聽報告的?人家是要看真材實料。”
他們一路查到廢水處理池邊,水麵上浮著一層淡淡的泡沫,像是剛煮開的湯。
“這個顏色正常嗎?”劉好仃蹲下來,用手指輕輕撥了撥水麵。
“看起來沒問題。”負責水質的小趙湊過來看,“不過還是得抽樣送檢。”
“對,樣品拿回去分析。”劉好仃起身拍拍褲子,“還有,你們注意下ph值的變化,要是有異常,立刻上報。”
中午飯點到了,一群人圍坐在休息區的長桌旁,吃著盒飯聊著上午的檢查結果。
“劉哥,我覺得這套流程下來,咱們至少能穩住80的問題。”小王咬著筷子說道。
“80不夠。”劉好仃夾了一塊土豆放進嘴裡,“我們要的是95以上的穩定性。”
“那可不容易。”李師傅插話,“光靠人工盯,肯定不行。”
“所以我打算推動一套實時監測係統。”劉好仃放下筷子,“以後每個關鍵節點都加上自動報警功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