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,手裡拿著一遝打印好的培訓資料,紙張邊角有些卷起,顯然是他反複翻閱的結果。陽光從鐵皮屋頂的縫隙裡斜照下來,在地麵上畫出幾道細長的光帶,像極了小時候家裡的晾衣繩。
“小王,你把最後一份案例也打出來沒?”他頭也不抬地問。
“剛弄完。”小王拎著打印機出來的熱騰騰的紙堆,“這回真全了,三十六個真實故事,一個不落。”
劉好仃接過資料,隨手翻開一頁,看到標題寫著:“冷卻塔水溫異常引發廢氣超標——2018年7月15日,二號爐班後四小時。”
他眯了眯眼,手指在日期上停頓了一下。
這個日子,他記得。
“那天是搬遷後的第一次環保檢查。”他說。
小王愣了一下,沒接話,隻是默默點頭。
“準備一下,明天開始第一輪培訓。”劉好仃合上資料夾,語氣平靜,“地點就在食堂。”
“食堂?”
“對,那裡寬敞,大家吃飯前也能坐得住。”
小王看著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樣,忍不住笑了:“您這是要趁他們肚子餓的時候灌輸環保知識?”
“不是灌輸,是讓他們記住。”劉好仃轉身朝辦公室走,“吃東西的時候容易放鬆,人一放鬆,就願意聽點真心話。”
第二天中午,食堂還沒到飯點,幾張桌子拚成了臨時講台,椅子擺得整整齊齊,像是要開表彰大會。
工人們陸續進來,有人低聲議論:“又開會?不是說好今天休息嗎?”
“這次不是會,是講故事。”劉好仃坐在前麵,手裡拿著一份名單,“你們誰願意先聽聽自己班組的事兒?”
人群裡一陣騷動。
“我先說一個。”劉好仃翻開資料,“2019年3月,除塵器濾袋漏換,導致排放超標。”
他抬頭掃了一圈,目光落在角落裡一個中年人身上。
“老李,你當時在場吧?”
老李一愣,點點頭:“我在。”
“你說說,那次為什麼沒換濾袋?”
老李皺眉想了半天,才開口:“因為……我以為還能撐兩天。”
“你以為。”劉好仃重複了一遍,“但設備不會‘以為’,它隻認實際數據。”
現場安靜下來。
“後來呢?”有人問。
“後來我們被通報了。”劉好仃繼續說,“雖然沒罰款,但廠裡花了三天時間調整流程,影響了生產進度。”
“這不是小事。”他站起身,走到中間,“你們覺得環保是應付檢查,但它其實關係到每一個環節,包括你的工資、你的崗位、甚至你能不能安心回家。”
食堂裡一片沉默。
劉好仃沒有繼續講,而是把資料分發下去。
“每人一份,都是你們身邊發生過的事。”他說,“看完之後,咱們聊聊。”
接下來的一個小時,沒人說話,隻有紙張翻動的聲音。
偶爾有人發出一聲輕歎,或低聲念叨一句:“哎喲,這事兒我也乾過。”
等大家都看完了,劉好仃才開口:“有沒有人想說說自己的看法?”
沒人舉手。
“那就我來提個問題。”他說,“如果現在讓你再做一次選擇,你會怎麼做?”
還是沒人應聲。
“沒關係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我知道你們心裡都明白該怎麼做,隻是有時候,習慣比道理更頑固。”
他頓了頓,接著說:“所以我們要做的,不是改變製度,而是改變習慣。”
“怎麼改?”終於有人開口。
“很簡單。”劉好仃拿起一張紙,“每天上班前五分鐘,讀一遍‘環保提醒’;每次操作前,問自己一句‘這樣做合規嗎’;遇到問題時,彆急著動手,先確認流程。”
“聽起來挺簡單。”那人點點頭,“可真能堅持嗎?”
“能不能堅持,不是我說了算。”劉好仃看著他,“是你說了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