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,天色已經開始轉暗,遠處的廠房燈火漸次亮起,像是星星落在了地上。
小王突然抬起頭:“對了,剛才我在整理泰國客戶的反饋時,發現一個問題。”
大家都看向他。
“有一個客戶提到,他們在安裝我們玻璃的時候,誤以為抗風等級不夠,臨時換了方案,導致工期延誤。”小王皺眉,“其實我們的玻璃完全符合當地標準,但他們沒看懂標識。”
“也就是說,我們做得好,彆人卻不知道?”老張苦笑。
“不隻是不知道,”小王補充,“可能是表達方式不對。”
劉好仃聽完,輕輕點了點頭,沒有說話,隻是在筆記本上又加了一句:
標識設計需本地化理解
他知道,這不是一個小問題。產品再好,如果用戶看不懂怎麼用,那跟沒做好也沒區彆。
“這事我來盯。”他最後說了一句,便起身走向窗邊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外麵的風吹得樹影搖晃,像是某種節奏,催促著他們不斷向前。
會議室裡,討論仍在繼續,聲音漸漸熱烈起來。有人開始提議建立一套“海外使用指南”,還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請當地經銷商協助培訓安裝人員。
劉好仃聽著這些聲音,心中卻在想著一件事:標識,不隻是產品的一部分,更是溝通的語言。
而語言不通,哪怕再多的努力,也可能被誤解。
他轉身,打斷了大家的話頭:“標識優化的事,我想單獨成立一個小組來做。”
“專門做標識?”小王有些驚訝。
“是,專門做標識。”劉好仃語氣堅定,“它不是細節,而是關鍵。”
會議室裡沉默了幾秒,隨後,小王第一個舉手:“我加入。”
老張也點頭:“我也來。”
其他人陸續表態,紛紛加入。
劉好仃看著這群年輕人,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點笑意。
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輕時在深圳打工的日子,那時候,一塊玻璃就是一塊玻璃,沒人會想這麼多。但現在,一塊玻璃,是一個故事的開始。
他坐回座位,翻開筆記本,寫下最後一句話:
產品不是技術堆砌,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。
窗外的風還在吹,車間的方向傳來熟悉的切割聲,一聲接一聲,像是心跳,也像是腳步。
劉好仃放下筆,望向遠方。
他知道,這一章還沒結束,但它已經為下一站埋好了路標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