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碰到的問題。”他說,“如果這些問題能靠機器自動判斷,是不是能省不少事?”
沒人說話。
“比如噴淋係統。”劉好仃繼續講,“你們有沒有遇到過明明火還沒滅,水已經停了的情況?”
有人點頭。
“那是因為傳感器反饋慢,控製邏輯也不夠智能。”他敲了敲白板,“如果我們能讓它自己調節水壓,是不是就能減少人為乾預?”
“可那些老設備根本連不了新係統。”一個電工開口,“接口都不一樣。”
“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瓶頸。”劉好仃寫下第一條:噴淋係統水壓反饋延遲——原因:傳感器響應慢+控製邏輯滯後
“我們不是要造新設備,而是要讓舊設備‘活’起來。”他環視一圈,“你們當中有人修過德國產的控製器嗎?”
那個老電工舉了下手。
“他說過,那種控製器可以自己調壓。”劉好仃接著說,“可惜壞了沒人敢拆。”
“不敢拆是因為不懂。”阿芳突然插話,“但如果有人願意學呢?”
屋子裡的氣氛微微鬆動了一些。
“我師傅以前說過一句話。”劉好仃放下筆,“當年連螺絲都得磨著用,現在我們有電、有網、有電腦。不是它不行,是我們沒找到對的用法。”
會議室裡開始有了低語聲。
“所以,接下來我們要做幾件事。”劉好仃拿起筆繼續寫:
梳理現有設備可用資源
分析各環節技術瓶頸
製定最小可行試點方案
“第一步,從倉庫開始。”他說,“我們得知道家裡有什麼,才談得上怎麼用。”
會議結束後,阿芳一邊收拾筆記本一邊問:“真的能做成嗎?”
“我不知道。”劉好仃喝了口茶,“但至少,我們知道瓶頸在哪了。”
傍晚時分,劉好仃一個人走進倉庫。燈光昏黃,空氣中浮著細小的灰塵。他走到角落,打開一個鐵皮箱,裡麵是一堆舊零件,還有幾塊看起來像主板的東西。
他蹲下來,一塊一塊地翻看。
忽然,他的手停在一個小小的金屬盒上。
盒子外殼有些磨損,但接線孔還很清晰。他記得這個東西——它是多年前一台廢棄的溫控模塊的一部分。
arev1.2–astupdate201908”
“五年了。”他喃喃自語,“它還在等一個機會。”
他站起身,把盒子放進隨身的工具包裡。
走出倉庫時,晚風吹起他的衣角,遠處廠房的燈一盞接一盞亮起,像是星星落在地上。
他回頭看了一眼倉庫的門,嘴角微微揚起。
瓶頸不是終點,是起點。
而他們,才剛剛開始爬坡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