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,望著那台剛從倉庫搬出來的測試機。陽光透過高高的玻璃頂棚灑下來,在金屬外殼上劃出一道道光斑,像極了去年冬天他老婆在廚房裡切土豆片時掉下來的雪花。
“這玩意兒真能測準?”小林蹲在地上檢查線路,嘴裡嘟囔著。
“它比你靠譜。”劉好仃拍了拍機器,“至少它不會一邊接線一邊刷短視頻。”
阿芳在一旁笑出了聲:“小林,彆嘀咕了,趕緊把數據線插好,咱們今天得跑三組參數。”
測試開始了。機器嗡嗡作響,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像是跳舞的小人兒。劉好仃盯著屏幕,眉頭皺得像個包子褶。突然,一個數值猛地往上躥了一下,又掉了回來。
“怎麼回事?”老李立刻警覺起來。
“沒事,可能是溫度傳感器打了個哈欠。”劉好仃擺擺手,“再來一次。”
他們又跑了兩遍,結果都差不多。波動幅度雖然不大,但足以讓人心虛。幾個老工人開始竊竊私語,有人甚至低聲說:“還是老設備靠譜。”
劉好仃聽得真切,卻沒急著反駁。他轉頭問阿芳:“上次整理的數據還在嗎?”
“在呢。”阿芳遞給他一份打印表,“這是過去三個月成型誤差的分布情況。”
劉好仃接過來看了幾眼,點點頭:“看來不是新係統的問題,是舊習慣留下的尾巴。”
“什麼意思?”小林一頭霧水。
“意思是,我們以前就經常遇到這種微小偏差,隻是沒人深究。”劉好仃指著表格上的幾組數據,“現在我們把它放大了看,反而覺得奇怪。”
阿芳恍然大悟:“所以這不是失敗,而是進步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就像你小時候學騎車,一開始總是東倒西歪,可一旦掌握了平衡,就能一路狂奔。”
這句話說得幾個人都笑了。氣氛一鬆,大家重新投入測試。這一次,數據穩如老狗,連波動都像是商量好了似的,隻在允許範圍內輕輕搖晃。
“成了!”小林興奮地站起來,“精度提升了兩個百分點!”
劉好仃沒有急著慶祝,而是走到機器旁,輕輕拍了拍那個溫控模塊。它表麵有些鏽跡,像是多年沒曬過太陽的老朋友。就在剛才測試中,它還因為老化問題報警了一次,不過沒造成任何事故。
“你這家夥,還挺倔。”劉好仃喃喃自語。
市場反饋調查的結果也陸續回來了。阿芳拿著一遝問卷走進辦公室時,臉上帶著掩不住的笑意。
“客戶滿意度比預期高出不少。”她把報告放在桌上,“尤其是節能效果這塊,好評率高達87。”
劉好仃翻看著數據,嘴角慢慢翹了起來:“看來咱們這次真做對了。”
“不過……”阿芳頓了頓,“有幾家客戶提到價格偏高,擔心成本壓力。”
“嗯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這事我早有準備。”
他拿起筆,在紙上寫了幾個字:試用計劃。
“讓他們先體驗,再決定要不要買。”他說,“這樣既降低他們的決策門檻,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產品優勢。”
阿芳眼前一亮:“這個主意不錯!”
“不是主意不錯,是你寫報告的時候太認真。”劉好仃笑著推了推眼鏡,“不然我也想不到這麼快就能推出新策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