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質檢台前,手裡捏著一塊玻璃片。陽光從頭頂斜照下來,把那塊玻璃映得亮晶晶的,像塊剛出爐的煎餅。
“這玩意兒怎麼透光率差了半個百分點?”他皺著眉,一邊轉著手裡的玻璃片,一邊嘟囔。
阿芳拿著檢測報告走過來,翻到一頁:“這不是個例,最近三批都出現了類似情況。”
“哦?那就是說不是機器打了個噴嚏。”劉好仃把玻璃放在桌上,“看來咱們得好好查查了。”
小林正好路過,聽到這話停下腳步:“又要查問題啊?我剛把上回的數據表做完。”
“你以為創新是請客吃飯呢?”劉好仃瞪了他一眼,“你做得越快,咱就能越早安心睡覺。”
小林撇撇嘴:“那我還是回去接著做報表吧。”
車間裡,一場關於質量問題的小風暴正在醞釀。有人說是新設備還沒調順,有人說可能是原料變了批次,還有人直接擺出一副“反正跟我沒關係”的表情。
劉好仃看在眼裡,沒說話。他轉身拿起喇叭:“質檢組、生產組,會議室集合,開會。”
會議室內,氣氛有點悶。有人低頭玩手機,有人翻資料找借口,還有人已經開始打哈欠。
劉好仃清了清嗓子:“你們誰覺得質量波動是小事,可以舉手。”
沒人舉手。
“很好。”他繼續說,“那我們就當這是大事來處理。”
阿芳翻開記錄本:“昨天抽檢的五十七塊玻璃裡,有四塊透光率不達標。”
“四塊能說明啥?”李師傅嘟囔了一句,“咱們一天出幾千塊呢。”
“可這四塊要是被客戶退回來呢?”劉好仃反問,“你覺得是一塊的事,其實是一千塊的事。”
李師傅不說話了。
“咱們不能隻靠運氣過日子。”劉好仃站起來,走到白板前畫了個流程圖,“以後每天都要通報質量數據,原材料、過程控製、成品檢驗,這三個環節一個都不能少。”
“這也太嚴格了吧?”有人嘀咕。
“嚴格?等客戶指著鼻子罵的時候,你就知道什麼叫鬆了。”劉好仃語氣一沉,“我們不是賣玻璃,是在賣信譽。”
會議結束後,劉好仃隨手拿起一塊邊緣有些劃痕的玻璃樣本,放在窗邊看了看。陽光透過玻璃,在桌麵上投下一道微微扭曲的光斑。
他皺了皺眉。
小林正好走進來,看到他那個表情,悄悄記下了那塊玻璃上的編號。
第二天一早,劉好仃就帶著質檢組的人開始全麵排查。
“你們幾個去檢查原料庫,看看最近進的沙子有沒有異常。”他對一組人說。
“你們去生產線,盯緊每道工序,特彆是冷卻和切割環節。”他又對另一組交代。
最後他看向小林:“你跟著我。”
“我乾嘛?”小林一臉懵。
“你不是想學編程嗎?這次正好練手,把最近的質量數據整理成圖表,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。”
“啊?這就開始了?”小林有點慌張。
“你以為學習還得等明天?”劉好仃笑著拍拍他的肩膀,“現在就開始。”
車間裡,老李拿著放大鏡盯著一塊玻璃看了半天,嘴裡念叨:“以前哪有這麼多事,隨便擦兩下就出貨了。”
“那是以前。”劉好仃走過去,“現在不行了,咱們要的是穩定,不是碰運氣。”
“可這樣天天查,效率都不行了。”老李還是不太服氣。
“效率是建立在質量基礎上的。”劉好仃拿起一塊剛切好的玻璃,“你看這塊,邊角毛糙,透光不勻,就算快點做出來,最後也是廢品。”
老李沉默了一會兒,點點頭:“你說得也有道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