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廠車間的天窗斜斜灑下,落在劉好仃的筆記本上。他坐在會議室的長桌前,手裡握著一支舊圓珠筆,正低頭在紙頁上畫圈。紙上的線條像蜘蛛網一樣,從一個點出發,分叉出無數個分支,最後又回到原點。
“這玩意兒,比我家那口子的購物清單還複雜。”他自言自語,嘴角卻忍不住翹了起來。
阿芳推門進來,手裡抱著一遝打印好的流程圖,臉上帶著昨晚沒睡好的倦意,但眼神依舊清亮:“劉哥,我按你說的,把整個供應鏈流程都整理出來了,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庫,一環不落。”
“來,放這兒。”劉好仃拍了拍桌上的空白處,“咱們今天不乾彆的,就給這‘供應鏈’做個體檢。”
阿芳把流程圖鋪開,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各個環節、責任部門、關鍵節點。她指了指圖上的幾個紅圈:“你看這幾個地方,庫存更新滯後、物流調度混亂、信息傳遞斷層……這些問題,其實早就存在,隻是沒人願意說。”
“不是沒人願意說,是沒人聽得進去。”劉好仃輕聲說,然後拿起筆,在流程圖的最下方寫下了“問題清單”四個字,“咱們今天不聽解釋,隻記事實。”
小林也來了,手裡端著一杯熱騰騰的速溶咖啡,一進門就嚷嚷:“劉哥,你這是要開‘供應鏈吐槽大會’嗎?”
“差不多。”劉好仃笑著點頭,“你來得正好,昨天你不是說運輸區的司機等得發慌嗎?今天咱們就從那兒開始。”
“沒問題。”小林一屁股坐下,把咖啡放在桌上,“不過我得提醒你,司機們可不是好惹的,他們等急了,連調度員都敢罵。”
“那就讓他們罵。”劉好仃攤開筆記本,“罵完之後,咱們再問他們一句:‘你希望有個什麼樣的係統?’”
阿芳忍不住笑出聲來:“劉哥,你這招真損。”
“不是損,是實在。”劉好仃聳聳肩,“咱們不能光聽問題,還得聽清楚他們想要什麼。不然,咱們的方案就是空中樓閣。”
第一站是運輸區。
司機們三三兩兩地坐在休息區,有的在抽煙,有的在刷手機。看到劉好仃他們過來,有人打了個招呼:“喲,劉哥,今天又來搞調研?”
“對,這次是供應鏈問題,你們誰願意說說?”劉好仃笑著問。
一個年紀稍長的司機吐了口煙圈:“我們這行,最怕等。有時候一等就是一上午,結果到了中午說貨還沒到。”
“那你們希望有個什麼樣的安排?”劉好仃問。
“簡單點就行。”司機掐滅煙頭,“早上就知道自己幾點能裝車,彆臨時改時間,也彆臨時換車。我們跑車的,最怕的就是‘臨時’。”
“還有啊。”另一個司機插話,“調度那邊要是能提前通知生產區,我們也不至於到了現場才發現沒人接貨。”
“這倒是個問題。”劉好仃掏出筆記本記了下來,“你們說的這些,我們都會反映上去。”
“反正我們說了,聽不聽在你們。”司機擺擺手,“我們隻是個跑腿的。”
“可你們是整個鏈條上最關鍵的一環。”劉好仃認真地說,“沒有你們,貨就出不去。”
司機們愣了一下,隨即笑了起來。
第二站是倉庫區。
老李正在盤點庫存,看到劉好仃他們來了,笑嗬嗬地迎上來:“劉哥,你們又來了?”
“來討教經驗的。”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,“你這邊庫存更新的問題,能不能詳細說說?”
“問題可多了。”老李歎了口氣,“係統更新慢,有時候我們這邊錄了數據,生產那邊還看不到。等他們要料了,才發現早就沒貨了。”
“那你們希望怎麼改?”阿芳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