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陽光透過會議室的百葉窗,在桌麵投下一道道細長的光影。劉好仃坐在會議桌一頭,手裡拿著一支筆,正低頭翻看昨晚整理好的調研筆記。紙頁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運輸區、倉庫區和生產區的反饋,每一條都像是一個小火點,燒得他心裡有些發燙。
阿芳推門進來時,手裡抱著一遝打印好的表格,臉上帶著一點興奮:“劉哥,我按你說的,把‘問題清單+責任追蹤表’的初稿做出來了。”
“來,放這兒。”劉好仃指了指桌子中央,“咱們今天不乾彆的,就從這開始。”
小林也來了,手裡端著一杯熱咖啡,一邊喝一邊嘟囔:“劉哥,你說咱們這是要搞什麼?項目管理嗎?”
“差不多。”劉好仃抬頭看了他一眼,“你不是問過能不能當項目負責人嗎?現在機會來了。”
小林眼睛一亮,但又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那我還得多學點東西啊。”
“沒問題。”劉好仃翻開筆記本,“先從最簡單的開始——我們的問題是什麼?誰負責解決?怎麼跟進?”
阿芳把表格鋪開,上麵分成了幾個板塊:問題描述、責任部門、預期目標、時間節點、當前進度。她指著其中一行說:“比如運輸區司機反映的信息不對稱問題,責任應該在調度和生產對接之間,對吧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讓大家知道,這些問題不是沒人管,而是沒被看見。”
小林皺眉:“可問題是,有些事真不是我們一個部門能解決的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“跨部門協作”幾個字,然後頓了頓,在旁邊加了個問號,“但咱們得先邁出第一步。”
他抬頭看著大家,眼裡透著一股子堅定:“隻要我們願意邁出第一步,剩下的,總會有人跟上。”
窗外,陽光正好,風也溫柔。玻璃廠的廠房在陽光下閃著微光,仿佛每一扇窗戶都在悄悄注視著這座城市的每一次變化。
而劉好仃,正站在這一切的起點上。
他低頭翻開筆記本,準備寫下下一步行動計劃。
可就在這一刻,他的手機震動了一下。
是小林發來的消息:
“劉哥,你說我要是跟著你乾,以後能不能當項目負責人?”
劉好仃看了眼小林,後者正低頭翻看自己的筆記,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。他笑了笑,回複了一句:“隻要你願意學,項目負責人不是夢。”
會議正式開始。
各部門代表陸續入座,有生產區的班組長,有倉庫的老李,還有運輸區的調度員。氣氛略顯凝重,畢竟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例會。
“各位,”劉好仃站起身,環視一圈,“這次會議的目的很明確——我們要製定一套供應鏈協同方案,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。”
“信息孤島?”有人輕聲重複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比如倉庫更新了庫存數據,生產區卻不知道;生產區安排了出貨時間,運輸區卻沒收到通知。這些問題,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,而是整個係統出了毛病。”
“那你想怎麼解決?”一位班組長問。
“先從一張表開始。”阿芳舉起手中的表格,“這是我們整理出來的問題清單和責任追蹤表。每一個問題都有對應的責任人,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時間節點。”
“聽起來不錯。”老李點點頭,“但我們怎麼確保這些信息不會再次滯後?”
“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。”劉好仃接過話頭,“我們不能隻靠口頭溝通,也不能依賴模糊的記憶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機製,讓信息流動起來,讓責任清晰起來。”
“可問題是……”一名調度員猶豫地說,“如果我們這邊執行了,其他部門不配合呢?”
“那就一起改。”劉好仃語氣堅定,“這個表不是用來追責的,是用來推動改變的。我們不是在找誰錯了,而是在找怎麼做得更好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,隨後有人輕輕點了點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