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購部王主任坐在會議桌邊,一直沒說話。
“王主任,這次評估主要是為了發現問題,不是追責。”劉好仃特意解釋。
“我知道。”王主任點點頭,但語氣並不輕鬆,“我隻是有點擔心……這會不會影響年底績效?”
劉好仃看了看他,沒直接回答,而是反問:“你覺得呢?”
王主任頓了頓,最終隻說了句:“希望不會吧。”
這一幕被阿芳記了下來。
她知道,流程改革最怕的不是技術難題,而是人心。
某天下午,劉好仃收到一份質檢員的匿名反饋。
“係統提示審批已完成,但我還得打電話確認是不是真的批了。”
他看完之後,輕輕歎了口氣。
這就像一場幻覺:你以為事情已經辦好了,結果現實告訴你,它還在等你親自去確認。
“看來我們做得還不夠。”他對阿芳說,“係統要聰明,但人更不能懶。”
阿芳點頭:“我們得讓係統真正融入日常操作,而不是變成擺設。”
“嗯。”劉好仃看著窗外廠區忙碌的身影,“流程改革,不能光靠代碼,還得靠信任。”
一周後,第一份《流程健康度評估報告》出爐。
整體評分不高,但數據清晰、反饋真實。
“這不是失敗。”劉好仃在會上說,“這是起點。”
他翻開報告,指著其中一頁:“這條流程,雖然運行次數少,但每次都很穩定。說明隻要設計合理,流程是可以被接受的。”
“那那些‘假繁榮’的流程呢?”有人問。
“拆掉。”劉好仃毫不猶豫,“流程不該是裝飾品,而是工具。不好用的工具,就得換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,然後響起掌聲。
掌聲不大,卻很堅定。
夜色漸深,辦公室還亮著幾盞燈。
劉好仃坐在角落,看著屏幕上的流程圖,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。
他知道,這場評估隻是一個開始。
真正的挑戰,是如何讓這些數據變成改變的動力。
而不是又一場“看起來熱鬨”的內部活動。
他起身,關掉電腦,準備回家。
路過茶水間時,他聽見兩個程序員在低聲聊天。
“你說,我們做的這些係統,真的能幫到一線的人嗎?”
“我不知道。”另一個回答,“但至少,我們在試著做點有用的事。”
劉好仃站在門口,沒出聲。
他點了點頭,轉身離開。
茶水間的燈光透過玻璃窗,在地上投下一片暖黃。
就像那些尚未被點亮的流程,正在等待一雙願意推動的手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