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就是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習慣,調整我們的溝通方式、服務流程、甚至產品包裝。”小林說,“比如中東客戶喜歡詳細說明,我們就把郵件寫得更正式一點;歐洲客戶重視環保,我們就突出綠色生產環節。”
“聽上去可行。”趙哥點頭,“但具體怎麼做?”
“這就需要我們先明確目標市場。”劉好仃說,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。先選兩個重點區域,集中資源做試點。”
“歐美和東南亞怎麼樣?”阿芳提議,“一個是高標準市場,一個是新興市場,正好形成對比。”
“可以。”劉好仃同意,“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草擬方案框架。”
會議室內再次忙碌起來,大家分工協作,有的開始整理前期數據分析結果,有的則開始撰寫草案內容。
“我覺得我們應該設立一個‘文化大使’的角色。”阿芳突然說,“由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擔任,負責跨文化交流。”
“這個點子不錯。”小林立刻記下來,“未來可以作為文化傳播項目的負責人。”
“還有,”阿芳繼續補充,“我們是不是該考慮語言風格的本地化?比如英文郵件的措辭習慣,跟中文完全不同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做的,是讓人覺得我們不僅專業,而且懂得尊重。”
趙哥一邊打字一邊嘟囔:“以前以為賣玻璃就是靠質量,現在發現,還得會說話。”
“說話也是生產力。”劉好仃笑著接了一句,“說得明白,才能贏得信任。”
會議室裡響起一陣笑聲,緊張的氛圍稍稍緩和。
“那我們下一步,是不是該召開一次頭腦風暴會議?”小林問。
“明天上午。”劉好仃看了眼手表,“今天先把草案初步搭出來,明天一起討論。”
阿芳關掉文檔,深吸一口氣:“感覺我們真的開始往前走了。”
“不是感覺。”劉好仃站起身,走到窗邊,“是我們已經在路上了。”
窗外,陽光灑在玻璃廠的廠房頂上,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。遠處幾隻麻雀在電線杆上跳躍,嘰嘰喳喳地叫著,仿佛也在為這個新階段的到來而歡呼。
會議室內,大家陸續收拾東西準備下班。
“等等。”小林突然停下動作,“剛才你說的那個‘文化橋梁’項目名,要不要再想想?”
“想吧。”劉好仃擺擺手,“名字不急,關鍵是方向。”
阿芳在文檔最後加上一句備注:
“文化橋梁項目名稱待定,暫定為‘bridge’。”
她按下保存鍵,屏幕閃爍了一下,文檔穩穩地存進了文件夾。
“走吧。”她說,“明天還要繼續。”
劉好仃最後一個離開會議室,順手關掉了燈。
走廊儘頭,夕陽正透過窗戶灑進來,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,像一條通往未知世界的引線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