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,手裡拎著一袋熱騰騰的包子,香味已經順著門縫鑽了進去。他推門而入時,阿芳正對著電腦皺眉頭,小張在鍵盤上敲得劈裡啪啦,老趙則坐在角落裡,手裡拿著一杯涼透的咖啡,眼神像是在思考人生。
“吃點東西吧。”劉好仃把包子放在桌上,“再不吃,包子都要變成哲學家了。”
“哲學家?”小張抬頭,“怎麼講?”
“你看,包子涼了,不就變成了‘存在與虛無’?”劉好仃笑著拉開椅子坐下。
“劉哥,你這是把雞湯熬成粥了。”阿芳也笑了,伸手拿了個包子,“不過,確實該吃點東西,腦子都快轉不動了。”
老趙沒說話,隻是接過包子咬了一口,然後點點頭:“還行,沒糊。”
“這年頭,能吃上熱包子就不錯了。”劉好仃喝了口茶,“咱們今天得把整合方案的初步框架定下來。”
“法國?”小張問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打開電腦,“昨天我們整理完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的數據,發現法國的問題最多,但客戶反饋反而最好。這說明什麼?”
“說明他們對問題的容忍度高?”阿芳說。
“或者說,他們更看重我們怎麼處理問題。”小張補充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所以我覺得,法國可以作為我們的試點國家。客戶基礎穩固,信任還在,容錯空間大。”
“那德國呢?”老趙問,“他們數據乾淨,但響應慢。”
“德國我們先放一放。”劉好仃說,“他們的流程太穩,反而不容易看出問題。我們得先從問題多的地方下手,才能真正看到整合的效果。”
“那意大利呢?”阿芳問。
“意大利的客戶更看重溝通和準時性。”劉好仃翻出昨天整理的數據,“他們的滿意度高,是因為我們做得剛好符合他們的期待。但如果我們現在去改,可能會打破這種平衡。”
“所以,法國是我們的試驗田。”小張總結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做的,是先流程,後結構。”
“流程?”阿芳問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幾個字:信任>效率>成本。
“什麼意思?”小張看著那幾個字。
“我們的整合,不是為了省多少錢,也不是為了跑得多快。”劉好仃說,“是為了讓客戶知道,我們變了,但變的是更好。”
“所以,信任是第一位。”阿芳輕聲重複。
“沒錯。”劉好仃指著“信任”那兩個字,“我們要讓客戶感覺到,不管他們在哪個國家下單,我們都能讓他們安心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一會兒,隻有包子的香氣在空氣中飄著。
“那我們現在從哪開始?”老趙問。
“從流程開始。”劉好仃打開文件,“我們要先理清楚,從下單到交付,每個環節到底是怎麼走的。”
“那數據清洗得先做完。”小張說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確保數據乾淨,不能讓曆史問題誤導我們現在的判斷。”
“那我來負責數據清洗。”小張說。
“我來整理客戶反饋。”阿芳也動了起來。
老趙看著他們倆,搖搖頭:“你們這是要把法國整個供應鏈翻個底朝天啊。”
“差不多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我們要做的,是把流程看得清清楚楚,不能有死角。”
“那我們怎麼開始?”阿芳問。
“先從法國的訂單開始。”劉好仃指著屏幕,“我們要知道,每一個訂單是怎麼來的,經過了哪些環節,每個環節用了多少時間,客戶反饋是什麼。”
“聽起來像是在做體檢。”小張說。
“差不多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給法國的供應鏈做個體檢,找出哪裡有炎症,哪裡有堵塞。”
“那我們要不要做個流程圖?”阿芳問。
“當然。”劉好仃打開新文檔,“我們要把整個流程可視化,讓每一個人都能看懂。”
“那我來畫流程圖。”小張說。
“好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做到,不管是誰,隻要看一眼這個流程圖,就知道問題出在哪。”
“那我們要不要加個時間軸?”阿芳問。
“要。”劉好仃說,“我們要知道,每個環節用了多少時間,哪個環節拖得最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