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們的優勢是靈活。”專家笑了笑,“大企業做決策慢,你們可以快速反應。但劣勢也很明顯,品牌影響力不夠,技術儲備也不足。”
“那怎麼辦?”小張問。
“找突破口。”專家說,“比如,某些新興市場,他們對高端產品的需求還沒被滿足,你們可以先從小規模合作做起,慢慢積累口碑。”
會議結束後,劉好仃讓大家把所有資料彙總,準備做一次總結分析。
“這次分析,不能隻看表麵。”他在會上強調,“我們要看到競爭的激烈程度,也要看到我們自己的位置。”
“我覺得咱們機會還是有的。”小張說,“雖然競爭激烈,但也不是沒機會。”
“我也覺得。”阿芳點頭,“隻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,咱們就能打進去。”
“可不能太樂觀。”老李搖頭,“人家已經站穩腳跟了,咱們是新人,得有心理準備。”
“老李說得對。”劉好仃接過話,“咱們不能隻看機會,也要看挑戰。”
他們花了整整一天時間,把所有信息攤開,逐條分析。政策、市場、對手、自身優勢與劣勢,每一項都反複討論。
“從數據來看,國際市場的合作門檻確實高。”阿芳指著表格,“尤其是歐洲和北美,幾乎被幾大巨頭壟斷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中東和東南亞倒是有些機會。”小張補充,“但那邊的政策也不穩定,風險不小。”
“而且,競爭對手的策略各有不同。”老李說,“有的靠技術,有的靠價格,有的靠服務。咱們得找到一個平衡點。”
劉好仃聽完後,沉思了一會兒,然後開口:“咱們現在得出的結論隻有一個——國際市場競爭激烈,想要脫穎而出,不容易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。
“那我們怎麼辦?”阿芳問。
“先認清現實。”劉好仃說,“再想辦法。”
“想辦法?”小張重複了一句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我們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站住腳,得靠創新,靠差異化,靠彆人沒有的東西。”
“比如?”阿芳追問。
“比如……”劉好仃頓了頓,“比如,我們能不能提供一種彆人沒有的合作模式?”
會議室裡再次安靜下來,但這次,是思考的安靜。
窗外,陽光依舊明亮,照在玻璃上,折射出一片光斑。劉好仃望著那片光斑,心裡已經有了下一步的方向。
“走吧。”他站起身,“咱們得開始策劃拓展方案了。”
他轉身拉開門,卻見李總站在門口,手裡拿著一份文件。
“你們分析得挺透徹。”李總笑著說,“總部決定,支持你們下一步的拓展計劃。”
劉好仃愣了一下,隨即笑了。
“那就從創新開始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