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張激動得差點把咖啡潑鍵盤上:“這比我們自己吹一萬句都管用!”
但也有不同聲音。
“會不會隻是曇花一現?”一位年輕同事小聲問,“萬一熱度一過,大家又忘了我們呢?”
劉好仃沒急著反駁,而是叫來了公司合作的數據分析師林姐。林姐戴著圓框眼鏡,說話慢條斯理,但每句話都能戳中要害。
她打開ppt,指著一張趨勢圖說:“你們看,這不是短期高峰,而是穩步爬升。特彆是中東和北歐市場,用戶停留時間明顯變長,說明他們不隻是刷到就走,是真的在看、在想、在對比。”
她頓了頓,補充一句:“而且,你們的品牌關鍵詞開始出現在競品評論區了。”
全場安靜了幾秒。
然後阿芳忍不住問:“啥意思?”
林姐笑了:“意思是,有人開始拿你們當參照物了。比如有人說‘這家的玻璃比xx品牌便宜,但質感差不多’——這說明你們已經進入他們的認知體係了。”
劉好仃聽完,沒說話,隻是拿起筆,在白板上畫了個小小的太陽,跟上周畫的那個一模一樣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小張看著那個太陽,突然問:“劉哥,你說咱們下一步是不是該讓它更大一點?”
劉好仃點頭,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:“當然。不過不是靠喊口號,而是靠繼續做對的事——比如盯緊質量、比如多聽客戶怎麼說、比如彆把自己當工廠,當成講故事的人。”
他轉身擦掉白板上的字,隻留下那個歪歪扭扭的小太陽。
“記住,品牌不是貼在產品上的標簽,是你每天醒來都想好好乾活的理由。”
會議結束時,打印機又開始吱呀作響,吐出一份新的表格,標題是《品牌價值階段性評估報告》。
阿芳順手拿起來掃了一眼,忽然咦了一聲。
“怎麼了?”小張湊過去。
她指著一行數據,聲音不大但足夠清晰:“你看這兒——捷克那邊雖然沒回複我們郵件,但他們有個本地建材論壇,最近有人發帖討論咱們的玻璃,還貼了圖。”
小張瞪大眼:“啥圖?”
阿芳把手機遞過去,屏幕上是一張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木地板上的照片,評論區寫著一句話:
“這不是普通的光,是能照進心裡的那種。”
小張盯著那句話看了足足五秒,然後猛地抬頭看向劉好仃:“哥,咱們是不是……真的有點東西了?”
劉好仃沒回答,隻是笑著摸了摸口袋裡的保溫杯,指尖碰到一張硬紙——是那天從地上撿起的舊樣品標簽,上麵還沾著點灰塵。
他沒扔,一直留著。
就像他們現在做的這件事,不起眼,但正在慢慢發光。
保溫杯蓋子沒擰緊,一滴水珠順著邊緣滑下來,正好落在那份評估報告的“初步成效”四個字上,洇開一小片模糊的痕跡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