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法國那邊反饋說我們的宣傳太‘安靜’了。”阿芳皺眉,“他們希望更有藝術感。”
“那我們就再‘換裝’一次。”劉好仃笑了笑,“給法國來點‘浪漫’。”
小張一邊打字一邊嘀咕:“這文化融合,咋像在給不同國家量身定製衣服?”
“差不多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衣服合身,人才願意穿。”
幾周後,調查結果陸續出爐。
德國那邊的反饋出奇地積極,甚至有個合作方在留言裡寫道:“你們的文化像玻璃一樣透明,也像玻璃一樣堅固。”
巴西那邊的反饋帶著熱情,視頻評論區全是“節奏感太強了!”“太有活力了!”
日本那邊的評分穩步上升,還有人留言說:“你們的宣傳冊,讓我想起了京都的庭院。”
法國那邊雖然分數不高,但有幾個設計師主動聯係,提出可以合作設計企業文化視覺方案。
“看來法國那邊不是不認可,是想要更多‘味道’。”阿芳說。
“那就給他們調點‘香’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文化融合,也得講究‘口味’。”
小張看著滿屏的數據,忽然感慨:“這回咱們算是真正走出去了。”
“走出去容易,走進去難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現在,至少有人願意打開門,看看我們在說什麼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成果彙報會上,劉好仃站在投影儀前,身後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。
“整體來看,我們的文化融合策略已經初見成效。”他指著圖表,“不同國家的員工對我們的文化認同感明顯提升,尤其是德國、巴西、日本。”
“但法國那邊呢?”一位高層問。
“法國還在調整。”劉好仃坦然回答,“我們已經和當地的設計師展開合作,預計下個月推出新的視覺方案。”
“這些數據,能說明什麼?”另一位高層問。
“說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。”劉好仃頓了頓,“也說明,文化融合不是靠喊口號,而是靠一次次真實的交流。”
他調出幾段視頻,是國外員工在“玻璃工藝體驗日”上親手吹玻璃的片段,有人吹歪了,有人吹破了,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。
“他們不是在學怎麼吹玻璃。”劉好仃說,“而是在體驗我們的文化,也在表達他們的理解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一會兒。
“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,公司考慮在國際市場加大投入。”那位高層說。
劉好仃點頭:“我們會繼續努力。”
會議結束時,陽光已經從窗戶斜照進來,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金色的線。
阿芳在報告封底又畫了個笑臉。
小張看著她說:“你這是打算把這報告變成‘笑臉集’?”
“不是集。”阿芳認真地說,“是記錄。”
陽光落在她筆尖上,像是那個笑臉真的在發光。
玻璃廠外,廠門口那棵老榕樹在風中輕輕搖晃,樹影斑駁,像極了文化的痕跡,一點點、一滴滴,悄悄地,滲透進每一個人的心裡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