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,手裡端著一杯剛泡好的綠茶,茶香混著玻璃廠特有的金屬氣息,在空氣中若隱若現。他望著會議室裡忙碌的身影,心裡明白,今天要乾的,是件大事。
昨天的分析會議結束後,大家的情緒還停留在“發現問題”的階段。有人焦慮,有人興奮,還有人已經開始翻看筆記,準備寫點什麼。而劉好仃知道,現在到了“解決問題”的時候。
他推門進去,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下來。
“今天,咱們不分析問題了。”他把茶杯放在桌上,聲音不大,但帶著一股子篤定,“咱們得想出點辦法來。”
小張抬起頭,眼神裡透著疲憊但還有一絲興奮:“你是說,開始構思深化方案了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點頭,“咱們得把激勵方式這塊兒,重新理一理。”
阿芳已經打開電腦,調出了昨天整理的員工反饋資料:“我昨天晚上還想著,咱們能不能把激勵方式分得更細一點?比如按文化、按崗位、按年齡,甚至按性格?”
“這想法不錯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咱們不能一刀切,得因人製宜。”
小張翻著資料:“比如法國那邊的設計師,他們更看重創作空間;巴西的同事,喜歡團隊活動;還有咱們廠裡的一些老員工,他們希望有更多培訓機會。”
“所以,咱們得把激勵方式分成幾大類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幾個詞:物質、發展、文化、情感。
“這四個方向,咱們得都照顧到。”他說,“但得有新意。”
阿芳點頭:“不能隻是發獎金、發獎狀這種老套路。”
“沒錯。”劉好仃說,“咱們得想點新鮮的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一會兒,大家開始低頭思考。
小張忽然抬起頭:“你們說,能不能搞個‘創意積分’?員工有什麼好點子,可以換積分,然後兌換獎勵。”
“積分製?”阿芳眼睛一亮,“這個挺靈活的。”
“對,積分可以兌換獎金、假期,甚至是一些學習資源。”小張越說越興奮,“還能讓員工自己選擇想要的激勵方式。”
“這個點子不錯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得考慮怎麼執行。”
阿芳立刻補充:“我們可以先在幾個國家試點,看看效果。”
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“創意積分製”幾個字,又畫了個圈:“這個可以考慮。”
“還有個想法。”小張繼續說,“咱們能不能搞一個‘文化大使’的評選?讓員工自己組織文化活動,比如巴西那邊的舞蹈課,法國那邊的設計分享會,咱們提供支持。”
“這個好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讓他們自己玩,咱們當後台。”
阿芳已經在電腦上打字:“還可以設置‘文化大使’的榮譽證書,甚至可以讓他們參與公司的一些決策會議。”
“這樣一來,員工不隻是被激勵,還被尊重。”劉好仃說,“這才是真正的歸屬感。”
會議室裡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。
“那發展激勵這塊呢?”小張問。
劉好仃想了想:“咱們得給員工更多成長空間。比如內部導師製,讓老員工帶新人,既是激勵,也是傳承。”
“還可以搞‘技能挑戰賽’。”阿芳說,“員工可以報名參加不同崗位的挑戰任務,完成之後獲得獎勵。”
“這個可以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既能提升技能,又能激發積極性。”
小張繼續補充:“我們還可以搞一個‘成長地圖’,讓員工清楚自己在公司的成長路徑,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往哪走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說,“員工不是隻想要錢,他們更想要方向。”
會議室裡,大家的思路漸漸打開。
“那情感激勵這塊呢?”阿芳問。
劉好仃笑了笑:“這塊最難,但也最重要。”
“怎麼說?”小張問。
“因為情感激勵不是發獎金能解決的。”劉好仃說,“得靠日常的關懷,得靠企業文化。”
“比如什麼呢?”阿芳問。
“比如‘生日驚喜’。”劉好仃說,“在員工生日那天,安排一個小小的驚喜,哪怕是一張手寫的賀卡,也能讓人記住。”
“或者‘感謝日’。”小張說,“每個月安排一天,讓管理層親自感謝員工的付出。”
“還可以搞‘家庭日’。”阿芳興奮地說,“邀請員工的家人來公司參觀,讓他們了解我們在做什麼。”
劉好仃點頭:“這些都不是大工程,但能讓人感受到溫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