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如果員工選了我們沒準備的怎麼辦?”小張問。
“那就加菜單。”劉好仃毫不猶豫,“菜單不是死的,是活的。”
幾天後,員工們收到了一份“個性化激勵菜單”調查問卷,裡麵列出了幾十項激勵選項,從“帶薪學習假”到“員工興趣社團”,從“技能認證補貼”到“家庭關懷禮包”,還有“自由選擇導師”“跨部門輪崗體驗”等創新項目。
問卷末尾,還有一欄“自定義激勵”,員工可以寫下自己的特彆需求。
“這有點像點菜。”阿芳看著後台數據,“有人點了‘帶薪去聽一場演唱會’,還有人點了‘公司幫我報一個插花課程’。”
“那就安排。”劉好仃說,“員工開心了,工作自然有勁頭。”
試點部門很快確定下來,是生產部和設計組。
“你們先試。”劉好仃在晨會上說,“有什麼問題,咱們一起改。”
生產部的李師傅,原本是個沉默寡言的老實人,但自從選了“帶薪攝影課程”後,整個人都活了過來。他開始在午休時帶著相機到處拍照,還組織了一個“光影記錄團”,專門記錄廠區的日常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沒想到,我這把年紀還能學攝影。”他在一次訪談中笑著說,“以前總覺得工作就是混日子,現在倒覺得,每天都有點意思。”
設計組的林小雨,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,選了“自由選擇導師”和“跨部門輪崗”。她不僅在設計組跟著老前輩學畫圖,還在市場部待了一個月,了解客戶的需求。
“感覺眼界一下打開了。”她興奮地說,“我現在設計的產品,客戶反饋特彆好。”
試點效果出奇地好,員工的積極性明顯提升。
“這說明什麼?”劉好仃在一次會議上問。
“說明員工不是不想乾,而是需要被看見。”小張說。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他們不是機器,是人。人,就該被尊重、被理解、被支持。”
“那接下來怎麼辦?”阿芳問。
“擴大試點。”劉好仃站起來,走到窗邊,“我們要讓整個廠子,都亮起來。”
陽光從窗外照進來,落在他身上,像是給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。他望著遠處的生產線,心裡想著:這玻璃廠,不隻是製造玻璃的地方,更是製造希望的地方。
“劉哥,你看這個。”小張忽然指著電腦屏幕,“有個員工在‘自定義激勵’裡寫:‘希望公司能幫我出版一本詩集’。”
劉好仃愣了一下,隨即笑出聲:“行啊,那就幫他出。”
“真的?”小張睜大眼。
“為什麼不?”劉好仃反問,“詩,也是光的一種。”
玻璃廠的未來,就像那塊剛出爐的玻璃,在陽光下,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。
而劉好仃,正站在光的中央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