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。”劉好仃沉吟了一下,“這說明,數據不是萬能的,得結合實際情況來看。”
“那怎麼辦?咱們總不能靠猜吧。”
“咱們不是猜,是分析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上寫下幾個字:政策風向、本地需求、執行力度、客戶反饋。
“這四個點,咱們得一一對應。”他說,“政策風向告訴我們方向,本地需求告訴我們重點,執行力度告訴我們風險,客戶反饋告訴我們效果。”
“那咱們現在缺的是啥?”阿芳問。
“是執行力度和客戶反饋。”劉好仃說,“這兩個點,咱們得靠駐外人員和本地代理來補充。”
“那得聯係他們。”阿芳點頭,“但時間上可能來不及。”
“那就加班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咱們這鍋湯,不熬到火候,是沒法喝的。”
大家聽了都笑了,會議室的氣氛又輕鬆了不少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接下來的幾天,會議室成了方案製定的“主戰場”。白板上貼滿了便利貼,牆上掛滿了圖表,電腦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文檔。
“劉哥,我發現一個事。”阿芳突然說,“咱們之前在員工激勵上用的‘個人、團隊、公司’三層分析法,好像也能用在這兒。”
“對啊!”劉好仃眼睛一亮,“咱們可以把市場策略也分成三層:宏觀、中觀、微觀。”
“宏觀是政策和大環境,中觀是行業趨勢,微觀是客戶偏好。”阿芳迅速接話。
“沒錯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這樣咱們就能知道,哪些是長期趨勢,哪些是短期波動。”
“那咱們的方案就能更有針對性了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看著大家,“咱們的目標不是把玻璃賣出去,而是讓客戶覺得,這玻璃就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。”
“劉哥,你這話說得有點文藝了。”阿芳打趣道。
“文藝點怕啥?”劉好仃笑,“玻璃本來就是藝術品,咱們賣的不是產品,是價值。”
會議室裡再次響起笑聲,但每個人手上的活都沒停。
終於,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,劉好仃把最後一張圖表貼上牆,回頭看著大家:“行了,咱們的優化方案,初步成型了。”
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,像是所有人都在消化這個結果。
“劉哥,你覺得這個方案能行嗎?”有人問。
“行不行,得看咱們怎麼執行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至少,咱們已經知道,該往哪走了。”
“那下一步呢?”
“下一步?”劉好仃走到窗邊,看著外麵忙碌的廠區,“下一步,就是讓這鍋湯,真正燉出味道來。”
他回頭,眼神堅定。
“大家準備好了嗎?”
“準備好了!”眾人齊聲回答。
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,在地板上投下長長的影子。窗外,一輛滿載玻璃的貨車緩緩駛出廠區,車輪碾過水泥地的聲音,像是敲響了新的節奏。
劉好仃拿起茶杯,輕輕吹了口氣,熱氣嫋嫋上升,在陽光下折射出微光。
他笑了笑,把茶杯放下。
“來吧,咱們繼續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