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東南亞的“自然融合”設計,卻像是躲在霧裡的影子,看得見輪廓,卻抓不住細節。
“這個詞出現頻率太低了。”小李看著數據表,“客戶反饋裡提到‘自然融合’的,不到5。”
“那是因為我們定義太模糊。”劉好仃說,“你回想一下,曼穀咖啡館裡那位設計師怎麼說的?”
小李閉上眼,像是在回憶那天的對話。
“他說,客戶喜歡能融入自然景觀的玻璃,或者本身有自然紋理的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那我們就把‘自然融合’拆解成幾個關鍵詞:木紋、柔和色彩、環境適配……”
阿芳立刻在文檔裡新建了幾個子標簽:
自然融合設計:
木紋
柔和色彩
環境適配
自然紋理
光影協調
“這樣,我們就能用數據去捕捉那些隱性的趨勢。”她說。
小李重新運行分析,發現將這些關鍵詞納入標簽體係後,東南亞客戶反饋中與“自然融合”相關的描述占比達到了35。
“原來不是沒有信號,隻是我們沒聽懂它的語言。”小李感歎。
“所以啊,”劉好仃笑著說,“數據不會說話,但我們得學會聽它怎麼說。”
阿芳在文檔裡寫下:“自然融合設計=產品美學+環境協調”,並標記為“東南亞重點觀察項”。
會議室的空氣,像是被數據點亮了。
鍵盤聲、鼠標點擊聲、偶爾的討論聲,交織成一種新的節奏。
劉好仃站在窗邊,看著樓下廠區裡一輛貨車緩緩駛出大門,陽光照在車頂的玻璃上,反射出細碎的光斑。
“市場的心跳,其實一直都在跳。”他低聲說。
阿芳正在整理文檔,聽到這句話,抬頭看了他一眼。
“劉哥,你是不是又要寫進會議紀要?”
“不,”他笑著搖頭,“這次我記在心裡。”
小李伸了個懶腰,活動了下脖子:“我感覺我們現在不是在做分析,而是在給市場寫日記。”
“那我們就當市場觀察員。”阿芳笑著說,“記錄它的一舉一動。”
數據在屏幕上跳動,像是某種神秘的節奏。
他們三人,像是第一次學會聽心跳的醫生,屏息凝神,等待下一個信號。
“劉哥,”小李忽然指著屏幕,“你看這個——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