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倒扣在桌上,屏幕朝下,像是怕那條菲律賓博主的視頻鏈接再跳出來晃他眼睛。可嘴角還是沒繃住,往上翹了那麼一瞬。
他沒看地圖,也沒碰玻璃小樣,而是打開抽屜,翻出一張皺巴巴的a4紙——是昨天培訓部交上來的“跨文化溝通實訓”初版課表。上麵寫著“第一課:如何用一杯茶,聊懂一盞燈”,底下還手繪了個茶杯,冒著歪歪扭扭的熱氣。
他盯著那杯“茶”看了三秒,忽然起身,拎起保溫杯去了會議室。
門一推開,小林正用馬克筆在白板上畫世界地圖,畫到南美洲時筆尖卡住,墨水洇出一塊像隻迷路的企鵝。小李蹲在地上翻文件,頭也不抬:“劉哥,簡曆又篩了一遍,那七個有海外背景的,三個已經接了彆的offer。”
“不意外。”劉好仃把保溫杯放在會議桌中央,蓋子擰開一條縫,熱氣筆直往上躥,“xx照明那邊動靜不小吧?”
小林點頭:“剛查了,他們新推了個‘全球燈語計劃’,三年輪崗、帶薪學語言、家屬補貼全配齊。連實習生都包五星級酒店住宿。”
“聽起來像度假。”小李冷笑,“就是沒提要摸玻璃。”
劉好仃笑了:“他們招的是‘國際人’,咱們要找的,是‘懂光的人’。”他頓了頓,“但光有情懷,留不住人。得知道彆人怎麼搶,咱們才知道怎麼守,怎麼養。”
他走到白板前,擦掉那隻企鵝,寫下三個字:看對手。
“從今天起,咱們不光做燈,還得做回學生——去聽聽,彆的廠是怎麼把人‘哄’走的。”
小林舉手:“那咱們去挖他們內部資料?黑客攻擊那種?”
“打住。”劉好仃笑出聲,“是調研,不是臥底。網絡公開信息、行業報告、獵頭動態、校友人脈——能用的都用上。咱們不偷不搶,但得睜大眼睛。”
小李翻開筆記本:“我認識個前同事,在xx照明海外部乾過半年,要不要聯係他喝杯咖啡?”
“喝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順便帶上咱們新出的‘柔光數據手冊’,彆空手。人情是人情,禮數是禮數。”
會議散後,陽光斜切過走廊,照在人事小張抱著的一摞打印紙上。她腳步匆匆,紙頁嘩嘩響,像一群受驚的鴿子。
“劉哥!”她在辦公室門口截住他,遞上一份剛打印的pdf,“這是xx照明的招聘頁,我扒了他們近三年的崗位變化,發現個事兒——他們招外語好的人,但最近半年,懂材料科學+會說小語種的崗位翻了三倍。”
劉好仃接過紙,指尖劃過一行數據:“越南語+光學工程?西班牙語+熱工設計?”他挑眉,“這不是招銷售,是建特種部隊。”
小張點頭:“而且他們跟三所工科強校簽了定向培養協議,大三就簽合同,學費全包,畢業直接進核心項目組。”
劉好仃沉默兩秒,把紙輕輕放在桌上:“彆人是種樹乘涼,咱們是邊找樹苗,邊挖坑。”
下午三點,會議室重新聚齊。
小林抱著筆記本電腦,投影一開,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表格:“我搜了五家主要對手的海外崗位,發現共性——高薪是基礎,真正吸引人的,是‘成長路徑可視化’。”他點開一張圖,“你看,從初級工程師到亞太區總監,每一步要學什麼、考什麼證、輪崗幾次,清清楚楚。像遊戲通關圖。”
小李補充:“咱們呢?‘好好乾,會有前途’——這話像不像小時候家長說的‘等你長大就懂了’?”
沒人笑。空氣靜了兩秒,劉好仃突然拍了下桌子:“那咱們就畫張圖。”
所有人抬頭。
“既然彆人有通關圖,咱們也畫一張。”他拿起馬克筆,“不一定要一模一樣,但得讓人看得見未來。比如——一個實習生,從摸第一塊玻璃開始,五年後能走到哪?是懂技術?懂審美?還是能站在巴黎展廳,告訴設計師‘這光為什麼不能太冷’?”
小林眼睛亮了:“那咱們的圖,是不是可以叫……‘光之路’?”
“彆整虛的。”小李翻白眼,“先解決信息混亂的問題。剛才我整理數據,發現同一家公司,在不同國家的招聘要求居然不一樣。德國要會德語+懂環保法規,墨西哥卻要會西班牙語+懂物流清關。”
“說明他們本地化做得很細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咱們也得學會‘分地施策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