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跟誰說?”小張問。
“跟世界。”他指了指書封上的地球圖案,“全球有兩萬多家玻璃製造商,咱們得讓他們知道,深圳有家廠,不光會乾活,還會講道理,講美感,講堅持。”
小林低頭記著,忽然抬頭:“可……我們真能拚得過那些百年老品牌嗎?人家有曆史,有資金,有渠道……我們連英文官網都還是機翻版。”
這話一出,空氣又沉了半度。
劉好仃沒立刻回答。他走到窗邊,望著廠區中央那片剛翻新的綠化帶,幾株新栽的木棉樹挺得筆直,葉子在風裡輕輕晃。
“知道我進廠那年,廠裡最貴的設備是啥嗎?”他背對著大家,“一台二手切割機,花了八萬。老板說,這錢夠買輛桑塔納,可咱不買,買機器。”
他轉過身,笑了笑:“那時候誰信我們能活到現在?更彆說搞數字化、玩ai。可我們一步步走下來了。靠啥?不是靠風,是靠每天多走半步。”
他走回桌前,翻開筆記本,指著一行字:“咱們上季度海外訂單增長37,客戶複購率81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有人開始信任我們。信任,就是品牌的地基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小張點頭:“可地基有了,樓怎麼蓋?”
“先想好樓要幾層。”劉好仃拿起那本書,輕輕拍了拍封麵,“咱們不學他們穿西裝打領帶,咱們穿工裝,但得穿出工裝的範兒。比如——我們的玻璃,能不能每一塊都刻上獨一無二的生產編碼?掃碼就能看到它從原料到出廠的全過程。”
小林眼睛一亮:“像區塊鏈溯源?”
“對。”他笑,“客戶買的不是一塊玻璃,是一段透明的曆史。”
“那品牌形象呢?”小張追問,“總不能一直靠您個人魅力撐著吧?”
“當然不能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咱們得有統一的視覺語言。顏色、字體、標語,甚至郵件簽名,都得讓人一眼認出是我們。比如——‘光之所至,堅不可摧’,怎麼樣?”
小林念了一遍,點頭:“有力量,也不浮誇。”
“那就記下來。”他拿起記號筆,在白板上寫下這八個字,又在旁邊畫了個小小的廠徽,“這個標誌,也得重新設計。要簡潔,要現代,要讓人記住。”
他頓了頓,聲音低了些:“咱們廠三十多年了,從來沒好好打過一次品牌戰。現在,是時候了。”
會議室裡,沒人說話。
但每個人的筆,都在紙上沙沙地動。
劉好仃環視一圈,忽然笑了:“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——這事兒太大,太虛,不像調參數,改代碼,立竿見影。可品牌,就像種樹。你今天澆水,明天不會開花。但十年後,有人乘涼,會說——這兒,本來是一片荒地。”
小張深吸一口氣:“那……我們從哪兒開始?”
“從一本案例書開始。”他把《全球品牌的100種活法》推到桌子中央,“今晚每人帶一本回去,明早開會,說說你看到的、想到的、覺得咱們能學的。”
小林舉手:“要是……學不像呢?”
“學不像就對了。”他笑,“咱們不是要變成彆人,是要讓彆人記住我們。哪怕記住的是——那家廠的老板總穿舊拖鞋,但玻璃比鑽石還硬。”
笑聲再次響起,比剛才更響,更實。
劉好仃走到門口,拉開門,陽光一下子湧進來,像打翻了一整桶金粉。
“對了,”他回頭,指了指牆上的廠徽,“這標誌,得換個位置。”
“換哪兒?”小張問。
“換到全世界都能看見的地方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