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不是大家隻關心便宜和贈品?”小王擔憂。
劉好仃搖頭:“不是。是咱們沒把‘技術’變得有趣。”他指著數據,“你看,凡是參與過‘每周一問’的客戶,技術角點擊率高出三倍。說明不是內容沒用,是入口太硬。”
他當場決定:下一期“每周一問”改成“技術冷知識+生活腦洞”組合題。比如:“你知道玻璃在零下40度會唱歌嗎?如果有,你覺得它唱什麼調?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順便在技術角推一篇《玻璃的低溫聲譜分析》,標題就叫《聽,冰在說話》。”
小林笑出聲:“這標題能行?”
“試試嘛,”劉好仃眨眼,“萬一客戶真錄一段‘玻璃歌聲’傳上來呢?”
評估報告初稿完成那天,劉好仃請團隊喝了奶茶。紙杯上印著“恭喜你,今天也很努力”。
“咱們得再確認一遍數據。”他說,“彆光看自己想看的。”
於是請了第三方審計機構介入。對方花了兩天,從數據采集方式到樣本代表性逐一核驗。
最後一天,審計負責人老張留下,喝了杯茶,說:“你們這個社區,表麵是服務升級,其實是把客戶從‘購買者’變成了‘共創者’。有幾個客戶在反饋裡說,‘感覺像在參與一場實驗’——這種歸屬感,比打折管用多了。”
劉好仃聽著,默默翻開筆記本,在“客戶期望”一欄寫下幾條新記錄:
“希望玻璃能隨溫度變色。”
“能不能出一款能種植物的玻璃磚?”
“下次活動,能不能讓客戶投票決定新品顏色?”
他用紅筆圈住最後一條,心想:這不就是“被聽見”的下一步嗎?
報告定稿那天,陽光很好。劉好仃站在廠區花壇邊,藍雪花開得正盛,像一片流動的淺藍溪水。他蹲下身,輕輕撥開一叢花葉,底下露出幾片碎玻璃,在陽光下閃出細小的虹彩。
“老劉!”小陳從辦公樓跑下來,手裡揮著打印好的報告,“審計通過了!結論就八個字——創新效果,初步顯現。”
他笑著接過,翻開第一頁,那行標題端正寫著:“客戶體驗顯著提升,忠誠度持續增強。”
正要說話,手機震了一下。是社區後台提醒:法國建築師的新帖已發布,標題是《光之牆2.0:加入植物共生係統可行嗎?》,附圖是一麵玻璃牆內嵌著苔蘚與微型灌溉管路。
帖子底下,已有三人留言:“我可以提供植物數據。”“我們實驗室能測透光率影響。”“要不,咱們開個線上討論會?”
劉好仃把手機遞給小陳,順手從花壇裡撿起一片玻璃碎片,對著陽光看了看。邊緣有些毛糙,但透光性極好,像一段凝固的晨光。
他忽然說:“去把會議室的綠蘿搬出來。”
“啊?那盆?”
“對,就那盆半死不活的。”他笑了笑,“它也該曬曬太陽了。”
小陳轉身跑向辦公樓,劉好仃站在原地,把玻璃片輕輕放進褲兜。
陽光落在他肩上,暖得像一句沒說出口的謝謝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