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小張推開門那會兒,會議室的空調正嗡嗡響得像隻打盹的蜜蜂。她手裡捏著一張打印紙,眉頭微蹙,像是剛從一堆雜亂文件裡打撈出一件稀罕物。
“劉工,冰島客戶回信了。”她把紙輕輕放在桌角,“說願意接受訪談,但有個條件——得用他們當地的咖啡豆煮咖啡,不然‘談話沒有靈魂’。”
小陳差點從椅子上滑下來:“啥?就這?”
“人家還附了張豆子的照片,”小張補充,“叫‘火山灰烘焙’,產自一座活火山旁邊。”
小王憋著笑:“那咱們是不是還得先派個人去火山口蹲幾天?”
劉好仃沒笑,也沒皺眉,隻是把那張紙往中間推了推,像在擺放一塊拚圖的起點。他清了清嗓子,目光掃過三人:“先彆聊咖啡。咱們得先把調研的‘鍋’搭起來——沒鍋,連水都燒不開。”
小林眨眨眼:“鍋?”
“調研方案。”劉好仃拉開椅子坐下,“冰島客戶願意談,是好事。但一個客戶,頂多是一扇窗。咱們要的,是一張地圖。”
空氣安靜了一瞬,仿佛有人輕輕按下了暫停鍵。
“所以,”劉好仃從包裡抽出一個深藍色的筆記本,封皮有點磨邊,像是被翻過無數遍,“今天不聊‘能不能做’,隻聊‘怎麼做’。”
小陳立刻坐直:“問卷?還是實地走訪?”
話音剛落,兩人眼神就撞上了——小王點頭,小林搖頭。
“問卷效率高,覆蓋麵廣。”小王搶道,“咱們可以先發五百份,三天內回收,數據一跑,趨勢就出來了。”
“可數據能告訴你‘是什麼’,說不清‘為什麼’。”小林不甘示弱,“老撾那個小學,花大價錢裝智能玻璃,要是隻靠問卷,人家填個‘提升教學環境’就完了,哪知道背後是‘讓孩子看見光’這種話?”
小王攤手:“那你說咋辦?難不成咱們仨一人背個帳篷,全球巡演?”
“不用巡演。”劉好仃慢悠悠翻開筆記本,寫下兩個字:組合。
“問卷是網,實地是鉤。先撒網,撈魚群;再下鉤,釣大魚。”
他抬頭:“咱們先做一輪全球問卷,覆蓋我們列過的二十幾個國家,收基礎數據。重點國家,像越南、巴西、老撾,再派人實地走一趟,麵對麵聊,看眼神,聽語氣,甚至……喝他們的咖啡。”
小陳笑了:“那我申請去冰島!順便看看極光!”
“你先過了零下二十度還手抖寫筆記這關。”劉好仃合上本子,“方案不能隻靠想法,得有步驟。咱們現在就定個框架。”
白板被推了出來,像一塊等待播種的田地。
劉好仃提筆寫下第一行:調研方式——問卷+實地考察
第二行:階段劃分——第一階段:信息廣度采集;第二階段:深度驗證與洞察挖掘
“問卷設計得講究。”他轉過身,“不能問‘您是否滿意我們的產品?’這種廢話。要問‘您家玻璃最常被抱怨什麼?’或者‘您鄰居換玻璃時,最先誇哪一點?’”
小王記下:“問痛點,也問社交價值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人買東西,一半為實用,一半為‘顯得我懂行’。”
小林舉手:“那實地考察呢?總不能去了就問‘您覺得我們玻璃咋樣’吧?”
“當然不是。”劉好仃從抽屜裡拿出一遝空白表格,“我們得準備一份調研大綱——問題清單、觀察要點、訪談技巧,甚至當地習俗提醒。比如,進日本客戶家得脫鞋,見巴西客戶彆提競爭對手名字,去泰國彆用左手遞東西。”
小陳瞪大眼:“咱們還得學禮儀?”
“不是學,是尊重。”劉好仃語氣平和,“你去彆人家做客,總不能穿著拖鞋上餐桌吧?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,連空調的嗡鳴都輕了些。
“那……重點國家呢?”小林問,“還是就三個?”
劉好仃走到牆邊那張世界地圖前,手指在越南、巴西、老撾三個點上輕輕點了點。
“這三個是‘種子’。”他說,“但種子得有土壤。咱們可以再加兩個——德國和阿聯酋。”
“德國?”小王一愣,“那邊不是規矩多、節奏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