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西最熱鬨。小陳的視頻插頁被轉發了上千次,評論區成了玻璃吐槽大會:“我家狗以為玻璃不存在!”“老婆說新玻璃反光太強,照出她眼角細紋,要我退貨。”“陽光太烈,貓曬暈了,現在它隻敢坐陰影裡瞪我。”
劉好仃看著這些記錄,笑得茶水嗆到喉嚨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但問題也來了。
日本問卷回收率隻有12。小王查了投放記錄,點擊量不低,但中途退出率高得嚇人。
“可能問題太長。”小林分析,“日本人做事認真,一看要答四十道,怕做不完丟臉,乾脆不答。”
“那就拆。”劉好仃說,“把問卷切成三段,答完一段給個小勳章,集齊三個換抽獎資格。日本人愛打卡,咱們就讓他們‘闖關’。”
方案改完當天上線。第二天,回收率跳到28。
與此同時,阿聯酋的數據裡冒出一條備注:“你們的玻璃能扛住沙塵暴,但扛不住小孩用椰棗核砸。”後麵還畫了個笑臉。
小陳截圖發群裡:“這算不算產品改進方向?抗核衝擊?”
劉好仃回:“記下來,下一代‘椰棗盾’係列,就靠這條了。”
為了盯進度,劉好仃做了張“問卷熱力圖”貼在辦公室牆上。每個國家一個色塊,按回收率從淺黃到深紅漸變。每天早會,大家圍過去看顏色變化。
“越南快紅了。”小林得意。
“德國還是淡黃,”小王歎氣,“他們連抽獎都不心動。”
“不急。”劉好仃拿紅筆在德國上方畫了個小旗,“慢工出細活,咱們要的不是數量,是準頭。”
他還安排小林每周整理一次“奇葩答案集”,打印出來發給大家當茶點讀物。有天一條寫著:“換玻璃後,我家老人說,終於不用眯著眼看對麵晾的衣服了——原來鄰居天天穿花褲衩。”辦公室笑成一片。
審核數據時,劉好仃發現一份越南問卷,用戶在“其他建議”欄寫了長長一段:“玻璃很亮,但晚上開燈,像在魚缸裡。能不能有種模式,白天透明,晚上磨砂?”
他盯著這行字看了很久,最後用熒光筆標黃,釘在了產品部的意見板上。
另一份來自巴西的問卷,用戶畫了張草圖:玻璃角落有個小孔,連著細管通到窗外,“下雨時,我想收集一點雨水,澆我陽台的花。”
小陳看到後嘀咕:“這算不算‘玻璃+’生態?”
“算。”劉好仃說,“人要的不是一塊玻璃,是一扇能呼吸的窗。”
一周後,熱力圖上大半區域已轉為橙紅。劉好仃站在牆前,手裡拿著剛打印出的彙總表。小林湊過來:“下一步?”
他正要開口,手機震了一下。是冰島合作方的消息:“咖啡豆已收到,極光季的訪談時間,定在下周三晚八點,記得帶保暖杯。”
劉好仃回了個“ok”手勢,抬頭看向牆上的世界地圖。越南、巴西、德國、阿聯酋、冰島——五個點已被不同顏色的便簽紙覆蓋,每張紙上都寫著一兩句從問卷裡摘出的原話。
小王走過來,指著德國那張:“他們建議咱們出個‘法規對照手冊’,幫客戶避坑。”
“好主意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等數據再沉澱兩天,咱們開個短會,把這些問題分分類。”
他拿起筆,準備在手冊標題下劃線——
這時,小林突然“咦”了一聲。
“怎麼?”劉好仃抬頭。
她指著巴西回收數據的最新一條備注,眉頭微皺:“有個用戶說,他們社區最近流行在玻璃上貼‘反光膜’,說是能防‘太陽吸血鬼’。”
“太陽吸血鬼?”小陳湊過來,“啥玩意?”
“不知道,”小林滑動屏幕,“但已經有十七個人提到類似說法,還有人上傳了照片——膜是紫色的,貼了之後,陽光照進來像血光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