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板愣了幾秒,撕下剛貼的一小塊膜:“你們真在想這個?”
“我們在聽。”小陳說。
老板歎了口氣,從櫃台下拿出一張名片:“找這個供應商。他們不對外,但我可以引薦。他們……知道‘太陽吸血鬼’的完整說法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德國的建築協會會議室冷得像冰窖。小王裹緊外套,聽對麵專家一條條念法規條款,語速快得像在背圓周率。
“u值不能超過1.3,”專家推了推眼鏡,“框架接縫公差±0.5毫米,抗風壓等級需通過dinen測試。你們的產品報告裡,缺三項認證。”
小王點頭,沒反駁。他拿出手機,翻出一張照片——是德國客戶附的自家玻璃檢測報告,上麵密密麻麻批注著數據。
“這位客戶,”他問,“他自己測的?”
“當然。”專家揚眉,“我們信任專業,但更信任親眼所見。你們的玻璃,參數漂亮,但安裝後縫隙漏風,他測出來u值超標0.4。”
小王沉默片刻,問:“能不能……去他家看看?”
專家愣了:“你不是來開會的?”
“會議結束了。”小王合上筆記本,“現在,我是來修玻璃的。”
三天後,三人回到深圳,會議室重新聚齊。
小林攤開一疊照片:“越南已經有小廠在做‘變色玻璃’,但技術不成熟。如果我們能推出穩定產品,機會很大。”
小陳把一張供應商名片放在桌上:“巴西那家膜廠,背後是個材料實驗室,他們研究光譜過濾多年。‘太陽吸血鬼’是噱頭,但需求是真實的——人們想要能調節光線情緒的玻璃。”
小王放下保溫杯——這次裝的是黑咖啡——說:“德國客戶不是難纏,他們隻是要確定。如果我們能提供安裝後的檢測服務,信任度會翻倍。”
劉好仃聽著,沒急著總結。他走到白板前,拿起三種顏色的筆,在“越南”“巴西”“德國”下麵分彆寫下:
“隱私與光的平衡”
“功能與信仰的結合”
“標準與信任的閉環”
然後,他在中間畫了個圈,寫上:“玻璃,是人與世界的界麵。”
他轉身:“咱們之前以為,賣玻璃就是賣硬度、透光率、抗壓值。現在看,人家買的,是安心、是故事、是生活裡的小確信。”
小陳笑:“所以,咱們得學會講玻璃的故事?”
“不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是學會聽。”
他翻開筆記本,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字:“所有產品,最終都是人。”
他合上本子,抬頭:“下一站,去阿聯酋。他們的玻璃牆上,有人寫——‘希望它能擋住沙塵,但留下星光。’”
小林剛要問怎麼擋沙塵又留星光,劉好仃已經拿起手機撥號。
電話接通,他隻說了一句話:
“老張,幫我查查巴西那個實驗室,他們有沒有試過把紫色光譜過濾層直接熔進玻璃?”
他頓了,目光落在白板上那句“太陽吸血鬼”,嘴角微揚。
“順便問一句——那膜,能抗椰棗核嗎?”
他按下免提,話音落下,電話那頭傳來一聲笑,還沒散儘,他已轉身走向窗邊。
陽光斜照進來,落在他手邊的玻璃樣品上,邊緣泛起一絲極淡的紫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