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查了資料,”小陳說,“類似現象叫‘乾涉虹彩’,通常出現在多層鍍膜的邊緣,因為光程差導致色散。如果能控製它,說不定能做出‘會變色的玻璃’。”
“那不就成了魔法玻璃?”小張笑。
“不急著叫魔法。”劉好仃把便簽貼回白板中央,“先列為‘特殊需求觀察項’。誰有興趣,私下做個實驗,看看能不能穩定複現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他合上筆記本,環視一圈:“記住,改進不是推倒重來,是讓老朋友穿新鞋,走得更穩。”
一個月後,第一條改進產線正式運行。
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,看著機械臂緩緩托起一塊剛下線的oe玻璃。陽光穿過廠房頂棚的采光帶,落在玻璃表麵——沒有刺眼的反光,隻有一層柔和的啞光,像被霧水輕輕拂過。
“透光率91.3。”檢測員報數,“反射率從38降到16,用戶隱私乾擾指數下降72。”
“不錯。”劉好仃伸手摸了摸玻璃邊緣。過去那裡總帶著一絲毛刺,如今光滑如瓷。
“鋼化線那邊也改好了。”小陳走過來,手裡拿著一份報告,“柔性拋光上線後,邊緣劃傷投訴歸零。工人反饋說,‘終於不用戴兩層手套了’。”
劉好仃笑了:“人手比機器金貴,咱們得護著。”
正說著,小王急匆匆跑來,手裡捏著一塊小樣:“劉工!您要的‘極光’複現實驗,有眉目了!”
他把玻璃片放在光源下,輕輕旋轉。
刹那間,一道淡紫色的光暈從邊緣蔓延而出,像極光掠過夜空,隻持續了兩三秒,便悄然隱去。
“我們發現,”小王聲音發顫,“隻要控製鍍膜的層數和厚度梯度,在特定角度就能穩定觸發這種效應。而且……它不耗能,純靠光學原理。”
劉好仃盯著那抹光,久久沒說話。
然後他伸手,從口袋裡掏出那個深藍色筆記本,翻開新的一頁。
他寫下:“2023年冬,第一塊會‘呼吸’的玻璃誕生,第一道‘極光’在車間閃現。我們沒造奇跡,隻是聽清了用戶的聲音。”
他合上本子,抬頭看向生產線。
機械臂正將一塊塊改進後的玻璃送入包裝區。標簽上印著新的質檢代碼:g760a,代表“第七十六次工藝升級,a型優化”。
小陳忽然說:“劉工,其實我一直想問,您為什麼非得同時搞新產品和老產品?按理說,資源有限,該集中火力。”
劉好仃沒直接回答。
他走到一扇老式鋼化窗前,手指輕輕劃過玻璃表麵,留下一道淡淡的指紋。
“你看這玻璃,”他說,“它不說話,但每天都在被人看、被風吹、被陽光曬。它老了,可還在崗。咱們能做的,不是換掉它,是讓它站得更久,站得更體麵。”
他頓了頓,笑了笑:“就像人,到了我這歲數,不也還在乾活?”
車間廣播突然響起,通知下一組樣品準備測試。
劉好仃轉身,朝實驗室走去。
小王追上來:“那‘極光’效應下一步怎麼走?真要商用嗎?”
劉好仃腳步沒停。
“先做三件事。”他說,“一,測穩定性;二,算成本;三——”
他掏出筆記本,撕下一張紙,折成小船,輕輕放在流水線上的一塊玻璃上。
紙船隨著玻璃緩緩前行,像載著某個未說出口的夢。
“——問問用戶,他們願不願意,家裡有片會發光的海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