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開玩笑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你回他:我們正在為中東市場定製專屬方案,預計下周發布。”
“可……我們還沒做啊。”
“但我們要讓對方覺得,我們已經在做了。”劉好仃眨眨眼,“期待,也是一種產品。”
下午兩點,會議室重新聚齊。小張帶回了王總的消息:同意清倉,但希望保留品牌授權到年底。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授權留著,但不再供貨。讓他做最後一批,我們給宣傳支持。”ehub的反饋:平台運營方對他們的內容風格很感興趣,但提出一個要求——必須有一名專職人員負責日常互動。
“專職?”小張皺眉,“我們現在哪有人手?”
“那就兼職轉專職。”劉好仃乾脆,“從下周起,小李調崗,專管線上渠道運營。”
小李瞪大眼:“我?可我連ps都不會用!”
“不會用,就學。”劉好仃從包裡掏出一本《新媒體運營入門》,封麵都磨毛了,“我八年前學exce,也是從‘複製粘貼’開始的。你現在會的,比那時候的我多十倍。”
他把書推過去:“每天學一招,一周就能發像樣的內容。一個月後,你就是‘玻璃界的李佳琦’。”
“李佳琦賣口紅,我賣玻璃?”
“一樣。”劉好仃笑,“他賣的是‘塗上變女神’,你賣的是‘裝上變空間’。”
會議室又笑成一片。
傍晚五點,劉好仃回到辦公室,桌上多了份文件——是那份與德國經銷商的舊合同,紙頁發黃,右下角還沾著一點咖啡漬。他輕輕把它移到一旁,抽出一張新紙,寫下:“渠道優化進度表”。
第一條寫著:“德國傳統代理——清倉啟動,預計14天完成。”ehub平台入駐——資料提交,等待審核。”
第三條:“線上內容日更——執行中,首周目標:10條原創內容。”
他寫完,抬頭看了眼牆上的世界地圖,紅筆圈出的幾個區域還在,但旁邊多了幾個小箭頭,指向東南亞、中東、北歐。ehub那邊說,如果我們能在三天內發布五條高質量內容,可以提前進入審核通道。”
劉好仃回:“發。”
剛發完,小李衝進來,手裡舉著平板:“劉工!我們剛發的那條‘玻璃記得你加班’的動態,被一個新加坡設計師轉發了!他有兩萬粉絲!”
“轉得好。”劉好仃站起身,“你馬上回他:感謝轉發,我們送他一塊定製編號玻璃,刻上他工作室的名字。”
“真送?”
“真送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一塊玻璃的成本,換一個設計師的口碑,賺。”
小李轉身要跑,又被叫住。
“等等。”劉好仃從抽屜裡拿出一張小卡片,上麵印著一行字:“光,懂人心。”
“把這個,印在定製玻璃的包裝卡上。”
“就這四個字?”
“就這四個字。”劉好仃說,“彆人講故事,我們說人話。”
晚上七點,辦公室燈還亮著。小李在電腦前剪視頻,小張在寫清倉公告,小陳在整理客戶谘詢記錄。劉好仃站在窗邊,看著樓下一輛貨車正緩緩駛出廠區,車身上貼著“發往新加坡”的標簽,在路燈下泛著微光。ehub的審核進度更新了:
“資料初審通過,等待內容驗證。”
他回了條消息:“內容已在路上。”
剛發完,小陳跑過來,臉上全是興奮:“劉工!剛才那個迪拜公司,又發來新消息——他們想訂五塊樣板,做展廳測試!”
“樣板?”劉好仃問。
“對!他們說,被‘玻璃記得你’這句話打動了,想看看實際效果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轉身走到白板前,拿起紅筆,在“新興渠道開拓”那一欄,重重畫了個勾。
然後他拿起電話,撥通物流部:“明天一早,安排五塊極光玻璃打樣,加急發迪拜。包裝上,貼那張新卡片。”
電話那頭問:“寫什麼?”
劉好仃看著窗外,路燈一盞盞亮起,像星星落進了城市。
他說:“寫——‘這塊玻璃,已經開始記你了。’”ehub剛剛回複——我們通過審核了!明天就能上線!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