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公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。
“等等。”小陳突然皺眉,“這些活動和培訓,誰來組織?誰來主持?語言怎麼協調?翻譯成本會不會太高?”
問題一個接一個,像雨點砸下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劉好仃早有準備。他打開筆記本,調出一張組織架構草圖:“我們成立一個‘共頻小組’,成員來自不同國家、不同部門,輪流負責活動策劃和執行。語言問題——我們用雙語主持,關鍵內容配字幕,長期目標是培養一批‘文化聯絡員’。”
“那預算呢?”小李小聲問。
“從團隊建設專項裡出。”劉好仃說,“我已經跟財務打過招呼,這部分投入,不算成本,算投資。”
他頓了頓,聲音低了些:“咱們賣的玻璃能抗風壓、防紫外線,可如果團隊內部天天刮誤解的風,再硬的材料也撐不住。人心,才是最該加固的結構。”
會議室安靜下來。
陽光移到了白板中央,正好照在“共頻”二字上,字跡被鍍了一層金邊。
“方案草稿,我今晚整理出來。”劉好仃合上筆記本,“明天發給大家,有意見隨時提。我們不追求完美,但求真誠。”
小陳忽然想起什麼:“對了,那本《跨文化溝通的十二個坑》,你還留著嗎?”
劉好仃笑了:“在抽屜裡,書角都卷了。要不要借你?”
“不用。”小陳搖頭,“我現在覺得,咱們自己寫的這本‘共頻手冊’,以後說不定也能被人當經典傳下去。”
又是一陣笑。
劉好仃起身,把白板上的“慢一點”擦掉,重新寫下四個字:
一起走。
“我們不趕路。”他說,“但我們,一起走。”
會議結束前,小李盯著牆上的團隊合照看了很久。照片裡,阿米爾笑著比了個大拇指,尤哈麵無表情地站著,拉吉微微低頭,像是在避鏡頭。背景是去年年會的舞台,燈光五顏六色,卻照不出每個人心裡的光。
“這張照片,”她忽然說,“是不是該換一張了?”
劉好仃順著她的目光看去,點點頭:“等我們第一次‘文化輪值日’辦完,重新拍一張。不擺姿勢,不p圖,就拍大家最自然的樣子。”
“那得找個光線好的日子。”小陳說。
“今天光線就不錯。”小李站起來,掏出手機,“要不……現在試試?”
她舉起手機,對準會議室。
劉好仃正要擺手,卻發現大家已經自然地坐回原位,有人翻資料,有人喝咖啡,有人盯著白板出神。沒有人刻意微笑,也沒有人躲避鏡頭。
小李按下快門。
閃光燈亮起的瞬間,劉好仃正低頭整理那遝問卷,手指輕輕撫過一行手寫批注:“沉默不是冷漠,是另一種表達。”
他沒抬頭,嘴角卻微微揚起。
快門聲落,辦公室恢複安靜。
陽光依舊鋪在桌麵上,蓋住那疊卷邊的問卷,也蓋住白板上剛寫下的“一起走”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