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陳趕緊記下:“還能加個係列叫‘劉師傅的避坑日記’,您出鏡講案例。”
“我不上鏡。”劉好仃擺手,“但可以錄音,配個動畫老頭,戴安全帽,叼根鉛筆,說話一板一眼。”
“人設有了!”尤哈拍桌,“‘硬核劉叔’,專治各種工程焦慮。”
討論漸入佳境,白板上密密麻麻記滿了點子:語音沙盤、客戶原聲、倒影ogo、避坑短視頻、數據動態牆……
劉好仃一條條看過,用紅筆圈出五個核心項,其餘寫在側邊“待議區”。
“資源有限,咱們得聚焦。”他指著那五個,“這五件事,做成閉環:定位清晰、形象可信、展台有記憶點、傳播有內容、服務有證據。其他的,先記著,以後補。”
阿米爾卻仍有些猶豫:“可這些……光靠咱們四個人,能推得動嗎?設計、視頻、文案,樣樣都要人。”
劉好仃早料到這一問,從抽屜裡拿出一份表格——是廠裡近三年的加班記錄和項目獎金明細。
“你看,”他指著幾組數據,“過去一年,咱們處理的緊急訂單增長了65,客戶複購率82。這些不是白乾的。隻要方案能落地,我去找廠長申請專項激勵,把臨時協作的質檢、物流同事也納入獎勵範圍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小陳眼睛一亮:“您是說……跨部門組隊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品牌升級不是市場部的事,是全廠的事。誰幫客戶少耽誤一天工期,誰就該被看見。”
尤哈笑了:“那我得趕緊練練鏡頭感,爭取當上‘出鏡質檢員’。”
阿米爾也鬆了口氣:“有激勵,大家才願意搭把手。”
“還有一件事。”劉好仃翻開記事本最後一頁,上麵貼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——是九十年代廠裡第一批出口玻璃的裝車現場,工人們穿著老式工裝,站在卡車旁笑得燦爛。
“咱們廠,三十多年前就敢把玻璃賣到國外。”他聲音不高,卻格外沉穩,“那時候沒品牌部,沒策劃案,就靠一句‘質量過硬’,硬生生打出一條路。現在咱們有數據、有案例、有團隊,怕什麼?”
他合上本子,環視三人:“方案可以小,但心不能小。咱們不求一夜成名,隻求一步一個腳印,讓客戶說一句:‘這幫人,靠譜。’”
小陳深吸一口氣,把筆記本翻到新一頁,寫下標題:品牌升級方案初稿。
尤哈打開ppt模板,阿米爾開始整理案例庫,鍵盤聲重新密集響起,像春雨落在屋簷。
劉好仃沒急著走,而是站在白板前,用黑筆在“安全抵達”四個字外,畫了個圓圈。圓不大,卻穩穩包住每一個字,像一道無形的護盾。
“下周例會,”他說,“咱們把這版方案過一遍,再找幾位老客戶聊聊反饋。”
小陳抬頭:“您覺得……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們太‘野心勃勃’?”
劉好仃笑了笑,拿起桌上的藍色小人,輕輕放在白板下方。
“不是野心。”他頓了頓,指尖輕點小人的頭,“是醒得夠早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