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退後一步,看著整塊板子,像在審視一塊剛出爐的鋼化玻璃——通透,有韌勁,邊緣整齊。
“方案就這麼定。”他轉身,目光掃過每個人,“新加坡的8.5米曲率樣品,三天內出設計圖,一周內試產,十天內送檢。咱們不求快,但求準。”
小陳立刻打開電腦:“我這就聯係材料商,調納米塗層參數。”
阿米爾翻出手機:“我約檢測中心,看看能不能加個急。”
尤哈則抓起筆記本:“我去廠裡跟車間碰一下曲麵成型的模具調整。”
劉好仃沒急著走,而是站在原地,從口袋裡掏出那包薄荷糖,一人塞了一顆。
“提神。”他說。
糖紙在指尖窸窣作響,像一片玻璃輕輕滑過傳送帶。
——
會議室的燈還亮著,四人圍在桌邊,把方案拆成一個個動作節點。
小陳負責客戶溝通與需求確認,阿米爾主攻技術適配與測試流程,尤哈對接生產與交付節奏,劉好仃統籌全局,隨時補位。
“咱們還得建個數據庫。”劉好仃突然說,“把每個市場的氣候、法規、客戶偏好、競爭對手動態都錄進去,定期更新。以後新項目一來,直接調‘曆史案例’,不用每次都從零開始。”
“我來搭框架。”小陳立刻接話,“用雲端表格,權限分級,手機也能看。”
ap’,玻璃地圖。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以後咱們出海,不靠運氣,靠導航。”
尤哈忽然問:“那如果客戶臨時改需求呢?比如今天要8.5米,明天改成9米?”
“改。”劉好仃答得乾脆,“隻要在技術可行範圍內,咱們就得轉得比彆人快。他們大廠改設計要三個月,咱們十天就能調,這就是優勢。”
“可成本呢?”小李還在擔心,“頻繁調整,材料浪費,人力也吃緊。”
“所以要設‘彈性閾值’。”劉好仃在本子上畫了條波浪線,“小改內部消化,大改跟客戶談加價。咱們不做冤大頭,但也不當甩手掌櫃。”
小陳點頭:“我可以提前跟客戶簽‘變更協議’,注明調整範圍和費用機製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合上本子,“咱們不是賣玻璃的,是解決問題的。客戶要的不是一塊板子,而是一個‘不會出事’的承諾。”
辦公室外,天色漸暗,玻璃幕牆映出城市的燈火,像無數條流動的數據線。
——
方案最終定稿,打印出來的紙頁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。
劉好仃把文件夾遞給每人一本,封麵沒有花哨設計,隻有一行黑字:布局優化方案v1.0。
“從今天起,咱們不再被動接單。”他站在門口,聲音不高,卻像一塊玻璃穩穩落地,“咱們主動布陣。”
小陳翻開第一頁,抬頭問:“那如果……客戶覺得我們太激進呢?”
劉好仃沒回答,而是從桌上拿起一塊樣品玻璃,對著燈看了看,邊緣光潔,無一絲毛刺。
他輕輕放下,說:“咱們不是激進,是清醒。國際市場不是誰聲音大誰贏,是誰準備得更細。”
他頓了頓,目光落在小陳屏幕上剛彈出的新消息提示上。
“而且——”他伸手點開郵件預覽,標題赫然寫著:urgentdubaitoerproject–tstabiitytestreiredin10days。
他嘴角一揚。
“人家已經在等咱們出招了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