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綠?”老張愣住,“顏色?”
“不是。”小林搖頭,“是環保。他們想要更低碳的生產流程,最好能提供碳足跡認證。”
劉好仃眼神一亮。他想起筆記本裡記過的那條信息:東南亞新興市場,對綠色認證的重視度正快速上升。
“這不是需求,是趨勢。”他說,“咱們得跟上。”
評估數據最終彙總成一張圖表。三個月前,公司的業務領域還集中在“傳統建築玻璃”和“節能玻璃”兩個板塊;如今,“智能調光”“定製藝術”“海外低碳項目”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訂單分布圖上,國內長三角、珠三角依舊密集,但東南亞的幾個紅點正在連成線。利潤率曲線穩中有升,客戶滿意度從78跳到91。
“咱們真的走出來了。”小李盯著屏幕,聲音有點發顫。
“不是走,是飛。”小林笑出聲,“雖然翅膀還有點抖。”
劉好仃沒急著慶祝。他走到窗邊,看著樓下裝車的工人正把一批新樣品搬上貨車。車身上貼著“出口·馬來西亞”字樣,陽光照在玻璃上,反射出流動的光斑,像一片片遊動的魚。
“咱們得再問一句。”他轉身,“這效果,是偶然,還是真的成了?”
老張沉吟:“國內項目有延續性,海外客戶也開始主動找上門。這不是運氣。”
“還有。”小王補充,“技術部剛統計完,過去一個月,有七家設計院主動聯係我們,想探討‘材料+設計’的聯合方案。以前都是咱們求人,現在……是他們在問‘能不能試試你們的新係統’?”
劉好仃點點頭。他翻開筆記本,在最新一頁寫下:“品牌多元化經營,初步驗證可行。”
他合上本子,抬頭說:“咱們沒走錯路。”
會議室裡響起掌聲,不算熱烈,但踏實。像春雨落在屋頂,不喧嘩,卻能聽見生長的聲音。
“下一步呢?”小林問。
“繼續聽。”劉好仃說,“聽市場說話,聽客戶說話,聽玻璃自己說話。”
他走到白板前,擦掉“評估”二字,寫下新的標題:“深化與響應”。
“咱們不隻是做產品,是做對話。客戶提一個需求,咱們答一道題。答對了,是訂單;答好了,是信任;答出新可能,才是未來。”
小李突然舉手:“那個……越南客戶的新郵件來了。”
他點開投影。郵件正文隻有一行字:“我們想用你們的玻璃做幼兒園外牆。能不能讓它在孩子哭的時候,自動變暖色?”
會議室靜了兩秒。
“這題超綱了。”小李嘀咕。
“那就重新定義考卷。”劉好仃笑了,“技術部,明天開會,議題:‘情緒識彆玻璃的可行性研究’。”
小林猛地抬頭:“你是認真的?”
劉好仃沒回答。他拿起桌上的保溫杯,擰開蓋子,吹了口氣。熱氣模糊了杯口的邊緣,像一層薄霧。
他輕聲說:“咱們的玻璃,總得學會哄孩子睡覺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