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劉好仃比平時早到二十分鐘。他打開鐵皮櫃,取出那本硬皮手寫本,翻到新的一頁,寫下:“品牌全球化公益活動啟動。篩選機製建立,首階段收集完成。待議項目12項,聚焦‘光’與‘護’主題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他合上本子,放進抽屜,轉身打開工控機。屏幕亮起後,他插入u盤,調出員工分布數據,開始按城市篩選人均公益資源缺口。做到一半,小王推門進來,手裡拿著打印紙。
“我把菲律賓那所學校的資料查了。”他說,“建於1998年,現有學生87人,教職工15名。窗戶是普通浮法玻璃,部分框架鏽蝕。最近一次維修是三年前,用膠帶臨時固定。”
劉好仃接過紙,看了一會兒:“地址離分廠多遠?”
“步行十五分鐘。”
“有沒有照片?”
小王遞過手機,點開相冊。第一張是校門,鐵門斑駁,上麵掛著一塊木牌,字跡模糊。第二張是教室側麵,幾扇窗戶歪斜,玻璃裂紋如蛛網。第三張是教室內部,幾個孩子坐在桌前,有人用手扶著耳朵。
劉好仃放大最後一張,盯著窗框邊緣的一處鏽跡。
“能修。”他說,“用邊角料加補強件,最多五天。”
“那……要不要先報備?”小王問,“萬一上麵說不行呢?”
“先做方案。”劉好仃打開新文檔,“隻要不花錢,不違規,我們就有空間。等方案做好,理由就站住了。”
他敲下標題:《盲童學校鋼化隔音窗更換可行性報告》。
文檔剛保存,老李推門進來,手裡拿著一張審批單。
“主管問,最近維修間打印量激增,是不是設備出問題了?”他把單子遞給劉好仃,“順便問,你們在搞什麼‘公益篩選’?it說有人上傳了非工作文件。”
劉好仃接過單子,平靜回答:“在做一份內部建議。還沒提交,不走流程。”
“建議也得有依據。”老李看著牆上的熱力圖和便簽,“你們真打算拿廢玻璃去換窗?”
“不隻是換窗。”劉好仃指了指菲律賓那張便簽,“是讓孩子們不再被玻璃碎裂聲嚇醒。”
老李沉默片刻,走到圖前,盯著那個紅圈看了很久。
“你們想過沒有,”他終於開口,“萬一裝完窗,人家說你們作秀呢?”
“那就讓他們說。”小王突然接話,“總比沒人聽見強。”
老李看了他一眼,又看向劉好仃:“你們準備什麼時候開始?”
“等方案通過。”劉好仃說,“現在隻是準備。”
老李點點頭,轉身要走,手搭上門把時又停住。
“那個表格。”他說,“第四欄,品牌關聯性……你們怎麼定義?”
劉好仃走到白板前,拿起紅筆,在“光”字上重重畫了個圈。
“我們生產透明的東西。”他說,“但它保護了光,也傳遞了光。這就夠了。”
老李沒再說話,拉開門走了出去。
中午,劉好仃在食堂打了份青菜豆腐,坐在角落吃完。回程路上,他經過質檢科,順手拍了張舊玻璃樣本的照片,準備加進報告附錄。剛收起手機,小王從後麵追上來。
“我剛跟菲律賓分廠的阿強通了話。”他說,“他說校長願意配合,隻要我們負責材料和安裝。”
劉好仃點頭:“安全第一。讓阿強先拍現場視頻,確認結構沒問題。”
“他還問……”小王頓了頓,“能不能在新窗戶角落,刻一行小字?比如‘深圳廠捐贈’之類的。”
劉好仃停下腳步。
“不刻名字。”他說,“但可以刻一道斜線,像陽光照進來的樣子。讓他們知道,有人惦記著。”
小王笑了:“聽上去更像我們。”
下午四點,初篩表完成第一輪打分。十二個項目中,三項進入候選,菲律賓盲童學校位列第一。劉好仃把結果打印出來,放進文件夾,封麵手寫一行字:“追光計劃·第一站建議方案”。
他正準備鎖進抽屜,小王敲門進來,手裡拿著一支雕刻筆。
“我問過工具房,這種筆能在玻璃上做淺層標記。”他把筆放在桌上,“不破壞結構,隻留痕跡。你要試試嗎?”
劉好仃拿起筆,又取出一塊邊角料。他深吸一口氣,在玻璃背麵輕輕劃下一小道斜線。
線條細而清晰,像一束被截留的晨光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