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出什麼?”劉好仃問。
小王盯著圖:“問題太多,沒重點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不是沒重點,是沒地圖。我們現在畫的就是地圖。畫完了才知道哪條路通。”
老李突然出聲:“北歐、日本、加拿大,三地都提過‘開機太冷’。”
“情感型需求。”劉好仃把這三個點連起來,標紅,“高權重。不是機器溫度,是心理溫度。用戶希望開機時被‘歡迎’,不是被‘通知’。”
小周補充:“南美用戶希望界麵暖一點,中東有反饋說圖標太直白,‘像命令’。”
“所以‘直覺性’不隻是會不會用,還是願不願用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加了一行字:操作直覺性=動作成本+心理安全感。
“我們一直以為用戶得適應機器。”他說,“其實機器也得學會說人話。”
小王翻著筆記:“那下一步是不是該出優化方案了?比如改圖標、調顏色?”
“不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先彆急著修路。我們現在連用戶從哪兒來都不知道。”
他調出拓撲圖,放大局部:“你看,同一個問題,在不同地方長出不同的根。巴西用戶嫌說明書難懂,是因為翻譯生硬;德國用戶不敢修,是因為服務術語像天書;越南用戶誤觸,是因為環境壓力大。表麵都是‘不會用’,實際原因完全不同。”
“所以?”老李問。
“所以先畫用戶畫像。”劉好仃宣布,“按區域,每個大市場建一個原型。知道他們住哪兒、用在哪兒、怕什麼、信什麼,才能知道機器該怎麼長。”
會議室安靜下來。
小王低頭記筆記,筆尖劃得飛快。老李把筆擱在桌上,輕輕敲了兩下。小周盯著屏幕,突然說:“我們外聯部有份舊資料,是五年前做的用戶訪談錄音,要不要翻出來?”
“翻。”劉好仃說,“十年前的都翻。用戶從來沒變過,變的是我們聽不聽得見。”
散會時已近中午。
劉好仃收拾電腦,老李走到門口,忽然回頭。
“咱們廠老師傅,裝自家熱水器都看了半天說明書。”他說,“是不是……全世界都這樣?”
劉好仃動作一頓。
他沒回答,回工位翻開日曆,在下周二下午標了個紅圈,寫上:“內部員工體驗調研——第一輪測試。”
下午他沒回辦公室,直接去了檔案室。調出近三年所有用戶反饋的原始記錄,一張張掃描進係統。有些紙張發黃,字跡模糊,他一句句核對,補錄缺失字段。
晚上七點,辦公室隻剩他一人。
屏幕上的“問題圖譜”已經更新。標簽按四維模型重新歸類,連線更密,結構更清。他雙擊打開北歐用戶的反饋集,一條條讀過去。
“開機界麵太冷。”
“圖標像醫院設備。”
“聲音提示太短,聽不清。”
他新建一個子目錄,命名為“高權重情感需求”。把這三條拖進去。又從日本用戶的記錄裡挑出類似條目,複製一份。
正要關閉文件,鼠標掃過一條備注:
“用戶反饋:希望開機時有‘早上好’,而不是‘係統已啟動’。”
他停住。
光標在新建文件處閃了兩下。
他輸入四個字:情感喚醒。
回車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