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三點四十分,係統導出首批27人名單。陳師傅排第三,服務沉澱分滿分。劉好仃盯著屏幕看了很久,然後把名單打印出來,帶回會議室。
他在門後那張照片旁邊,貼上新的a4紙,標題寫著:“薪酬調整首批試點依據說明”。下麵列著三項標準,每項都附了例子。陳師傅的服務分寫著“20年工齡,帶徒8人,近三年無缺勤”,技能預備分寫著“提交爐前溫控手稿1份,參與培訓6次”。
他蹲下身,用簽字筆在紙底寫了一行字:“本次為試點,後續每季度動態評估,人人有機會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傍晚六點,車間快下班時,有人在紙邊用圓珠筆寫了句:“那我明年能進嗎?”
劉好仃路過時看見了,沒擦。他掏出筆,在旁邊回了一句:“能,我等你數據。”
第二天早上,小周帶來新消息:“青島那邊問,調休積分能不能折算進薪酬評估?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說,“隻要是實打實的付出,換哪種形式都該算。”
小林從財務室跑來:“老張說,如果把調休、培訓、帶徒都折成分數,係統得分要重新加權,不然不公平。”
“那就重新算。”劉好仃打開電腦,“把‘可兌換貢獻’單列一類,調休一小時算0.1分,培訓一次0.2分,帶徒成功一人加1分。”
小周一邊錄入一邊嘀咕:“這係統快成積分超市了。”
“不是超市。”劉好仃看著屏幕,“是記賬本。有些人賬上存了二十年,該取一次了。”
中午,王姐來了,手裡拿著一本舊筆記本:“我翻了翻以前的排班表,有幾個老師傅常年頂夜班,節假日從不請假,係統裡隻記了考勤,沒算額外貢獻。”
“加進去。”劉好仃說,“叫‘堅守分’,每年春節值班加0.5分,夜班滿一百次加1分。”
王姐笑了:“這名字接地氣。”
“就得接地氣。”劉好仃也笑,“天上掛的光再亮,照不進褲兜,誰信它是暖的?”
下午,名單在車間公告欄貼出。一群人圍著看,指指點點。
“哎,我差0.3分就進了?”
“你上個月請假兩天,服務分扣了。”
“那我下季度拚一把。”
有人發現陳師傅的名字在列,低聲說:“該他。”
另一個接話:“他那手稿真算分了?”
“算。”旁邊人指著說明,“寫了,‘技術手稿視為技能貢獻’。”
晚上七點,劉好仃準備下班。他最後檢查了一遍文件夾,把所有打印件按順序放好。走到會議室門口,他停下,看著門後那兩張紙——一張是陳師傅蹲在爐前的身影,一張是密密麻麻的評分說明。
他伸手摸了摸第二張紙的右下角,那裡有一行手寫的小字,是小周下午加的:“光不止一種,工資條也是。”
他沒說話,隻是輕輕按了按那行字,仿佛在確認它真的存在。
走廊儘頭傳來腳步聲,小周抱著平板跑過來:“劉工!聖保羅那邊剛回郵件——他們問,如果員工提交操作口訣,能不能也算技能分?”
劉好仃轉身,接過平板,手指劃過屏幕上的問題。
他抬頭說:“能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