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財務總監翻著報告,忽然抬頭:“如果這效果能持續,明年預算我可以多擠出一千萬,投在係統升級上。”
劉好仃沒急著接話,而是從包裡拿出另一份文件:“這是下一步的優化建議。信號補丁、離線緩存、消息中心,還有小王提的智能提醒功能,都在列。隻要資源到位,三個月內全可落地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。最後,總經理合上文件,說了句:“行。這轉型,算站住腳了。後麵怎麼走,你們定,公司支持。”
會後,劉好仃回到辦公室,把兩份文件並排放在桌上。一份是評估報告,一份是優化計劃。他盯著看了會兒,忽然覺得這不像工作,倒像種地——播了種,澆了水,現在終於看見苗兒冒了頭。
小張敲門進來,手裡拿著手機:“it剛發來消息,信號補丁已上線,所有終端數據回傳正常。”
“好。”劉好仃回了個字,又補了一句,“告訴他們,辛苦了。”
小張沒走,反而問:“接下來乾啥?”
“等。”劉好仃靠在椅子上,“等數據再跑兩周,看穩定性。等員工反饋再收一輪,看還有啥痛點。等咱們把這點‘初步顯現’,變成‘穩穩當當’。”
小張點頭,剛要走,又被叫住。
“對了,”劉好仃翻開筆記本,指著一行字,“下周安排個分享會,讓老陳、老周、小王都來講講,轉型後工作有啥不一樣。高層想聽真話,咱們就給真話。”
小張笑了:“老陳能講啥?估計就是‘係統攔我彆點錯單’。”
“這就夠了。”劉好仃也笑,“人不怕變,怕的是變完更累。現在他們覺得省心,說明路走對了。”
第二天一早,公告欄換了新內容。不再是流程圖,而是一張“轉型成效榜”:效率提升榜、錯誤下降榜、客戶好評榜。每個榜上都貼著照片——老周在掃碼,小王在操作終端,老陳站在叉車旁比了個ok。
劉好仃路過時,看見幾個年輕員工圍在那兒拍照。有人笑著說:“咱廠現在像個科技公司了。”
他沒停下,隻是嘴角微微揚起。
中午吃飯時,老陳端著飯盒過來,坐下就說:“劉師傅,我昨晚做夢,夢見係統說話了。”
“說啥?”
“說‘老陳,今天彆遲到’。”他一本正經,“嚇我一跳,醒來發現真是遲到了兩分鐘。”
劉好仃差點把飯噴出來。
下午,it組送來最終版數據校驗報告,所有指標誤差率低於0.3。劉好仃簽字時,順口問:“係統還能再快點嗎?”
技術人員想了想:“硬件到頭了,但軟件還能榨出10的性能。關鍵是,你們敢不敢試?”
劉好仃筆尖一頓,抬眼:“怎麼試?”
“把庫存預警的推送頻率從每小時一次,改成實時動態更新。數據量會翻倍,服務器得扛得住。”
“能扛多久?”
“如果下周的客戶大單順利走完,說明沒問題。”
劉好仃在本子上寫下:“實時預警——風險可控,建議試。”然後畫了個箭頭,指向三天後的大訂單日期。
他合上本子,望向窗外。叉車正緩緩駛過裝車口,司機抬頭看了眼頭頂的電子屏,輕輕點了下方向盤上的確認鍵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