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五的總結會開得熱鬨。
小陳彙報環保調研時說:“咱們的廢玻璃回收率68,行業平均是72,頭部企業做到85以上。差距在分揀環節,咱們還是人工挑,人家用光譜識彆。”
“那得多少錢?”有人問。
“一套設備兩百萬起步。”她答,“但省下的原材料成本,五年能回本。”
老李講員工福利:“很多企業不隻是發節日禮品,還有職業技能認證補貼。考過了,公司報銷學費。”
“聽著像國企。”有人笑。
“也有民企。”老李翻頁,“這家浙江廠,給一線工人每年三百小時帶薪學習時間,可以學電工、叉車、甚至大專課程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幾秒。
小李突然說:“要不咱們也搞個‘玻璃工學堂’?晚上開課,教點實用技術。”
“這主意好。”劉好仃記下,“先試點,看報名人數。”
輪到供應鏈調研的小王發言:“最難的是追溯。比如膠條供應商,得知道他們用的橡膠是不是來自合法種植園。現在咱們連他們有沒有環保認證都不清楚。”
“那就從要求他們提供證明開始。”劉好仃說,“不達標,慢慢換。”
討論到最後,有人提出:“這麼多事,咱們真能全做?”
“當然不能。”他坦然道,“今天不是要定方案,是摸清家底。哪些是趨勢,哪些是負擔,哪些是機會。”
他打開筆記本,翻到新一頁,寫下三句話:
社會責任領域廣泛,涉及環保、人力、供應鏈、社區等多方麵。
部分領域已有行業標準,實施路徑清晰。
全麵推行難度大,需結合企業實際分步推進。
寫完,他抬頭:“咱們不求一步到位。但得知道,彆人在跑,咱們不能睡。”
會後,他把三句話整理成一頁報告,標題是:“社會責任領域初步探索總結”。打印出來,放在桌上。
小陳進來送文件,看見標題,問:“下一步是不是要選重點了?”
他沒直接回答,而是從抽屜裡拿出筆,在報告上圈了三個領域:
廢料回收升級
員工技能提升
綠色包裝試點
筆尖在“綠色包裝”上多停了兩秒。
“先從能動手的開始。”他說,“下周二的會,我得準備幾個問題。”
他把報告放進文件夾,封麵朝下。窗外,叉車正把一疊玻璃裝上貨車,司機哼著小曲,聲音斷斷續續飄進來。
劉好仃站起來,走到白板前,拿起馬克筆。
他畫了個簡單的框圖,左邊寫“現在”,右邊寫“未來”,中間一條線,線上標著三個點:
綠色包裝試點
廢料回收優化
員工學堂啟動
畫完,他退後一步看了看。
小陳在門口探頭:“劉師傅,供應商剛來電,說資料準備好了,還問您有沒有特彆關注的點。”
他轉過身,筆尖點在第一個點上。
“你讓他們重點講講,”他說,“換了可降解護角以後,運輸過程中會不會增加破損率?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