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還有。”劉好仃翻開另一份文件,“老李在問卷裡寫了一句話:‘我帶徒弟十年,手藝沒問題,但外國人看不懂咱的操作流程。’”
“這倒是新問題。”小王皺眉,“咱們的作業指導書全是中文,連圖示都沒配英文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所以培養不隻是教人學外語。”劉好仃在報告草稿末尾寫下一句:“培養不僅是讓人會說外語,更是讓我們的標準被世界看懂。”
他合上本子,抬頭看牆上的鐘:十點二十三分。機器聲照常響著,像從沒停過。
中午吃飯,他沒去食堂,泡了杯速溶咖啡,繼續看數據。小王送來一份分類彙總表,按崗位、基礎、需求、意願四個維度做了交叉分析。劉好仃一張張翻,突然在“技術售後”那一欄停住。
有個員工寫:“客戶問材料耐溫曲線,我說不清。”下麵還畫了個笑臉:“但我願意學,能不能教點專業詞?”
他在旁邊畫了個紅圈,寫上:“需能解釋材料耐溫曲線”。
下午兩點,他召集小王和班組長開短會。白板上貼著三張紙:一張是崗位需求分級表,一張是典型客戶問題清單,一張是培訓優先級建議。
“目前最急的,是能對外提供技術證明。”劉好仃指著退貨單,“客戶要測試報告,我們拿不出英文版,等於沒證據。所以第一件事,不是開課,是先把關鍵文檔雙語化。”
“可誰來翻?”小王問。
“先內部試。”劉好仃說,“找懂技術又有點英語基礎的,比如那個寫‘想學專業詞’的小張,讓他試試翻一份測試報告。我們再請人校對。”
“萬一翻錯了呢?”
“那就邊錯邊改。”劉好仃笑,“總比沒有強。而且,改的過程,就是學習的過程。”
班組長點頭:“這法子實在。咱們不求一步到位,先能交差,再求漂亮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:“先能活,再求好。”
會議結束,小王留下來整理記錄。劉好仃坐在桌前,打開電腦,新建文檔,標題打上:“國際化人才培養需求分析報告初稿)”。
他一條條寫:
核心需求:讀寫能力口語交流;
重點崗位:銷售、技術售後、質檢;
關鍵能力:技術術語表達、郵件回複、文檔理解;
潛在方向:作業指導書雙語化、標簽關鍵詞識讀、測試報告標準化翻譯。
寫到一半,他停下來,翻出上次直播的後台數據。有條評論寫著:“你們廠看著挺土,但護角真結實。”下麵有人回:“關鍵是他們敢曬生產過程,不像有的廠,連廠名都不敢寫。”
他盯著看了會兒,回到文檔,在附錄加了一句:“品牌出海,不僅是產品走出去,更是信任建立的過程。語言是橋梁,標準是底氣。”
天快黑時,報告終於成稿。他沒發通知,也沒叫人來看,隻是把文件存進“國際化人才儲備——第一階段”文件夾,權限設為僅相關人員可見。
下班前,他去了一趟培訓室。門開著,燈關著。他走進去,打開燈,站在白板前,拿起筆,把之前寫的“國際角”三個字,重新描了一遍。筆畫更粗,更穩。
寫完,他退後一步,看了看,沒擦。
走出門時,小王追上來:“劉師傅,剛收到新消息,沙特客戶說,如果三天內能提供英文測試報告,就下首單。”
劉好仃站住,轉身。
“咱們現在有嗎?”小王問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