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說您下周二上午十點可以過去,安排了一場小型交流會,主題是‘傳統製造企業技術轉型路徑探討’。”小吳有些擔心地說,“說是先聽他們講半小時,再自由提問。會不會……走形式?咱們去了會不會白跑一趟?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,害怕這次交流會隻是走個過場,無法真正解決工廠麵臨的問題。
劉好仃笑了,那笑容裡帶著一種從容和自信:“走形式也得去。哪怕隻聽十分鐘真話,也值。說不定在這十分鐘裡,我們就能得到關鍵的信息,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”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,仿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,他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。
他把筆記本收好,順手拍了拍小吳肩膀:“你繼續盯政策,老李那邊產線報告出來了嗎?”
“剛交,說部分電路要升級,不然帶不動光伏負載。”小吳回答道。
“那就列預算。”劉好仃邊走邊說,“先不急花錢,但得知道要花多少。我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,不能盲目投資。每一分錢都要用在關鍵的地方,才能讓工廠的轉型之路更加順暢。”
小吳追在後麵:“那南牆那塊試驗板,什麼時候動工?”
“等深大回來再說。”劉好仃腳步沒停,“得先搞清楚,咱們有沒有插頭。如果沒有合適的技術支持,貿然動工隻會浪費時間和資源。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,才能確保試驗的成功。”
中午,老李在“光角”角落的舊桌上攤開產線圖紙,那是一張密密麻麻的圖紙,上麵標注著各種設備和線路。他正用紅筆圈變壓器位置,每一個圈都圈得十分認真,仿佛在完成一項重要的使命。他的眉頭緊鎖,眼神專注而嚴肅,仿佛在和圖紙上的每一個細節較勁。
小吳拿著手機湊過來,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:“你看這個。”他把屏幕遞給老李,“我剛搜到一家光伏組件培訓中心,在龍崗,一個月速成班,包教焊接和調試。咱們廠如果能派人去學習,說不定就能解決技術難題。”他的眼睛裡閃爍著希望的光芒,仿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。
老李接過手機,眯眼看了會兒,眉頭微微皺起:“學費八千?這可不便宜。”他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輕輕滑動著,心中權衡著利弊。
“對,但結業推薦就業。”小吳壓低聲音,神秘兮兮地說,“要不……咱們廠能不能出一半?讓老師傅去學?學了技術,對咱們廠也有好處啊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,希望老李能同意這個提議。
老李沒說話,隻是把手機放在桌上,目光落在抽屜上。那裡,還夾著那張反複修改的紙條:“我想當班組長,但我沒文化。”那是廠裡一位老師傅的心聲,也是老李心中的一個痛點。他深知這些老師傅有著豐富的經驗,但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,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工廠的發展。
他拉開抽屜,取出紙條,翻到背麵,用鉛筆寫下一行字:“報名光伏培訓,費用申請廠裡支持。”他的手微微顫抖著,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老師傅的希望和工廠的未來。他仿佛看到了老師傅們通過培訓後,變得更加專業和自信,為工廠的發展貢獻出更大的力量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寫完,他把紙條折好,放進工作服內袋,按了按。那輕微的動作,仿佛是他對這份決定的一種確認。他坐在椅子上,眼神有些呆滯,仿佛在想象著工廠未來的美好景象。
下午,劉好仃在辦公室整理去深大的材料。他把《策略1.0》草案、產線圖紙、政策摘要都裝進文件袋,每一個文件都整理得整整齊齊。他特意選了那個用了五年的帆布包,肩帶磨得發白,但結實耐用。這個帆布包陪伴他走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刻,見證了他的努力和堅持。他輕輕拍了拍帆布包,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。
臨走前,他去“光角”看了眼黑板。民間信息區新添了一條:“7月18日,夜班,搬運工阿強說,表弟從東莞光伏廠辭職了,嫌加班太多,想回深圳找活。”
劉好仃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,眼神中閃過一絲思索。他拿起綠色粉筆,在底下寫了一行:“歡迎有經驗的兄弟回來。”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,吸引更多有經驗的人才加入工廠,為工廠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。他仿佛看到了這些有經驗的人才為工廠帶來的改變,讓工廠在光伏領域的發展更加順利。
寫完,他放下粉筆,轉身要走,又停下。他從包裡掏出一張a4紙,是南牆試驗板的設計草圖。他仔細地將草圖貼在黑板旁邊,右下角畫了個小太陽,像孩子塗鴉一樣可愛。這個簡單的圖案,象征著他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。他退後一步,看了看,點點頭,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。
第二天上午九點四十五分,劉好仃站在深大材料學院實驗樓前,手裡拎著帆布包,抬頭看樓牌。陽光灑在他的身上,映出他挺拔的身影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期待和緊張,不知道這次交流會能給他帶來什麼樣的收獲。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,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準備。
十點整,玻璃門從裡麵推開,一位戴眼鏡的年輕老師走出來,看了看他,微笑點頭:“您是劉師傅吧?這邊請。”
劉好仃跟著老師走進實驗樓,心中默默地盤算著待會兒交流會上要問的問題。他知道,這次機會難得,他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,為工廠爭取更多的支持。他的手指緊緊握著帆布包的肩帶,仿佛那能給他帶來力量。
交流會在一個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裡舉行。會議室裡擺放著一些實驗設備和模型,牆上掛著一些科研成果的展示圖。劉好仃找了個位置坐下,環顧四周,心中不禁感歎高校的環境與工廠截然不同。這裡的安靜和整潔,讓他仿佛置身於一個知識的殿堂。
十分鐘後,交流會正式開始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走上講台,開始講解傳統製造企業技術轉型的路徑。他講得深入淺出,從理論到實踐,從國內外的發展趨勢到具體的案例分析,每一個觀點都讓劉好仃受益匪淺。劉好仃聽得十分認真,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重點內容。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,仿佛找到了解決工廠問題的鑰匙。
老教授講完後,進入自由提問環節。劉好仃第一個舉手,他站起身,深吸一口氣,然後開始闡述自己工廠的情況和麵臨的問題。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,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對工廠未來的關切和擔憂。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握緊,仿佛要把心中的焦慮都通過言語釋放出來。
老教授認真地聽著,不時地點點頭。等劉好仃說完,老教授思考了片刻,然後給出了詳細的建議。他提到了校企合作的具體模式,如何利用高校的資源和技術優勢,幫助工廠解決技術難題;還提到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,建議工廠可以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,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技能。
劉好仃認真地記錄著老教授的建議,心中充滿了感激。他知道,這次交流會讓他收獲頗豐,為工廠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。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,仿佛看到了工廠在光伏領域的美好未來。
交流會結束後,劉好仃與老教授和幾位年輕的科研人員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。他們互相留下了聯係方式,約定以後加強溝通和合作。劉好仃緊緊握著老教授的手,眼中滿是感激:“謝謝您的建議,這對我們工廠來說太重要了。我們一定會好好考慮,爭取早日實現合作。”
離開深大材料學院時,劉好仃的心情格外舒暢。他看著手中的文件袋,裡麵裝滿了交流會上的資料和建議,仿佛裝滿了工廠未來的希望。他的步伐變得輕盈起來,仿佛每一步都充滿了力量。
回到工廠後,劉好仃立刻召集小吳和老李開會。他將交流會上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他們,並把與深大合作的初步想法分享給大家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,仿佛已經看到了工廠在合作中不斷發展的場景。
小吳興奮地說道:“這太好了!有了高校的支持,我們就能更快地解決技術問題,推出新產品。我們終於有機會在光伏領域大展拳腳了!”他的身體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,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老李也露出了笑容:“是啊,這樣我們產線升級也有方向了。不過,咱們還是得一步一步來,不能急於求成。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,才能確保最終的成功。”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,仿佛在提醒著大家要保持冷靜和理智。
劉好仃點了點頭:“沒錯,我們要按照計劃推進。小吳,你繼續跟進政策,爭取第一時間了解試點方案的詳細內容。這對我們製定下一步的發展計劃至關重要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期待,希望小吳能在政策方麵為工廠帶來更多的利好消息。
“老李,你組織工人對產線進行全麵檢查,列出詳細的升級方案和預算。我們要清楚自己目前的情況,才能做出最合理的決策。”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劃動,仿佛在規劃著產線升級的藍圖。
接下來的日子裡,工廠裡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小吳每天都會去“信息角”更新政策信息,與相關部門和設計院進行溝通,了解市場需求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專注,仿佛要把每一個政策細節都研究透徹。
老李則帶領著工人們對產線進行仔細的檢查和評估,製定升級方案。他的臉上布滿了汗水,但眼神卻始終堅定。他一邊指揮著工人們,一邊仔細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,確保升級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。
劉好仃也沒有閒著,他一邊與深大保持聯係,探討合作的具體細節,一邊著手準備南牆試驗板的安裝工作。他四處尋找合適的焊光伏接頭的人,經過一番努力,終於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。老師傅名叫老周,他身材魁梧,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沉穩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南牆試驗板的安裝工作正式啟動。老周憑借著精湛的技藝,將光伏組件巧妙地安裝在南牆上。他的每一個動作都乾淨利落,仿佛在完成一件藝術品。小吳負責安裝電表,記錄發電數據。他的眼神緊緊盯著電表,不放過任何一個數字的變化。老李則在一旁監督,確保安裝過程的安全和規範。他的手指在各個部位輕輕觸摸,檢查是否有鬆動或不安全的地方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南牆試驗板開始發揮作用。電表上的數字不斷跳動,記錄著它發電的情況。劉好仃每天都會去看數據,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。他仿佛看到了工廠未來在光伏領域的輝煌成就。
然而,問題也接踵而至。在產線升級過程中,發現部分設備的改造難度比預期的要大,而且成本也較高。這讓老李有些犯難,他擔心預算不夠,會影響整個升級計劃。他的眉頭緊鎖,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焦慮。
劉好仃得知情況後,與老李一起分析了問題的根源。他們決定重新評估升級方案,優化設備選型,降低成本。同時,他們積極與供應商溝通,爭取更優惠的價格。劉好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冷靜和果斷,他相信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產線升級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。小吳也帶來了好消息,試點方案已經出台,深圳市將選擇部分區域進行光伏強製安裝政策的試點,這為工廠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。小吳興奮地跑進劉好仃的辦公室,揮舞著手中的文件:“劉師傅,好消息!試點方案出台了,我們有希望啦!”
劉好仃接過文件,仔細地閱讀著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知道,未來的路還很長,挑戰依然存在。但他相信,隻要大家團結一心,勇往直前,就一定能夠讓工廠在光伏領域取得成功,實現轉型和升級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工廠繼續在轉型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劉好仃不斷調整策略,根據市場反饋和政策變化,對產品線和市場策略進行優化。小吳和老李也全力配合,帶領工人們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。
有一次,劉好仃在與一家設計院的溝通中,得知他們正在為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的改造項目尋找光伏解決方案。這個項目規模龐大,對光伏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要求極高。劉好仃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他立刻組織團隊進行技術攻關,針對項目的特殊需求,對“光伏+調光”複合型產品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。
為了確保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,劉好仃親自帶領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,詳細了解建築的結構和光照情況。他們根據實際情況,對光伏組件的安裝角度和布局進行了精心設計,以確保最大限度地提高發電效率。
在產品研發過程中,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:如何解決光伏組件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調光同步問題。這個難題一度讓團隊陷入了困境,但劉好仃並沒有放棄。他鼓勵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查閱大量的資料,與高校的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。
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,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。通過對調光係統的算法進行優化,實現了光伏組件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精準調光,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穩定性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當產品樣品製作完成後,劉好仃親自帶著樣品前往設計院進行展示。他詳細地向客戶介紹了產品的特點和優勢,並現場演示了調光效果。客戶對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非常滿意,當場決定與工廠簽訂合作協議。
這個項目的成功,為工廠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聲譽。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關注工廠的產品,訂單也如雪花般紛紛而至。工廠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,技術實力也不斷提升。
與此同時,南牆試驗板的數據也越來越理想。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,試驗板的發電量穩定,各項性能指標都達到了預期要求。劉好仃將試驗板的數據整理成報告,分享給合作夥伴和潛在客戶,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工廠產品的信心。
在工廠不斷發展的過程中,劉好仃也沒有忘記對員工的培養和激勵。他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經驗分享會,讓員工們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水平。對於表現優秀的員工,他給予豐厚的獎勵和晉升機會,激發了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工廠在光伏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。他們不僅在珠三角地區站穩了腳跟,還開始向全國市場拓展。劉好仃深知,這一切都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和付出。他常常對員工們說:“我們是一個團隊,隻有大家齊心協力,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。”
然而,成功並沒有讓劉好仃滿足。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,關注著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政策變化。他知道,光伏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,隻有不斷創新和進步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於是,他開始籌劃建立工廠的研發中心,加大在技術研發方麵的投入。他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工廠,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的研究和開發,為工廠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。
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,工廠的研發中心正式成立。劉好仃站在研發中心的門口,看著嶄新的實驗室和設備,心中充滿了感慨。他知道,這是一個新的起點,也是工廠邁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一步。
他走進研發中心,與科研人員們親切交流,鼓勵他們大膽創新,勇於探索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自信,仿佛在告訴大家,隻要我們團結一心,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。
未來的路還很長,但劉好仃相信,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,工廠一定能夠在光伏領域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,實現從傳統製造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華麗轉身。他將帶領著全體員工,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,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