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好仃把手機從褲兜裡掏出來的時候,屏幕還亮著,評論區新冒出來一條:“卡在哪,說說唄?”他沒回,也沒刪,隻是把手機輕輕放在會議桌正中央,像擱下一塊磚,壓住了滿屋子浮動的空氣。
會議室的燈管嗡嗡響,小王盯著那條評論,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桌角的漆皮:“咱們剛讓人看見我們在修,現在又要說卡了……這不等於自己打自己臉?”
劉好仃沒接話,起身從文件夾裡抽出一疊便簽紙,紅、黃、綠三色,整整齊齊碼在桌上。他一張張撕開,貼上白板,每貼一張,就寫下一個字。
“紅——我們能管的。”
“黃——得喊人搭把手的。”
“綠——外頭說了算的。”
他轉過身:“現在,不許說‘材料沒到’‘人手不夠’‘上麵不批’。這些是結果,不是原因。咱們要找的,是哪個環節,誰在等誰,等了幾天,為啥等。”
財務小李愣了一下:“您意思是……彆甩鍋?”
“不是甩不甩的問題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是咱們得先搞清楚,鍋到底長什麼樣,才能知道該誰背。”
小王撓頭:“可這事兒,明擺著是水泥管廠環保限產,材料斷了,能怪誰?”
劉好仃沒急著反駁,而是打開手機相冊,翻出昨晚拍的那段溝槽視頻,放大,定格在那張歪倒的施工牌上。“上麵寫‘材料未到’,可沒寫‘為什麼沒到’。”他頓了頓,“人家問‘卡在哪’,咱們要是答‘材料廠停了’,那跟說‘天要下雨’有啥區彆?”
沒人吭聲。
“來。”劉好仃拍了下手,“先從綠化項目開始。誰負責采購?”
小陳舉手:“我這邊對接采購流程。”
“錢批了沒?”
“批了,上周三就走完財務流程。”
“那采購單下了嗎?”
“沒下。”
“為啥?”
“施工方沒提交進度確認單,按流程,不能啟動采購。”
劉好仃轉頭看施工組的老周:“你們為啥沒交?”
老周搓著手:“料沒到,工人都蹲著,哪來的進度?”
“所以采購等進度,進度等材料,材料等采購。”劉好仃拿起紅筆,在白板上畫了個圈,“咱們自己把自己繞進去了。”
小李低頭翻賬本,聲音有點發虛:“可流程是這麼規定的啊,誰也沒錯。”
“流程沒錯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但人錯了。流程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可咱們現在,是人跟著流程走,不是流程跟著事走。”
他走到時間軸前,用紅筆圈出兩個日期:“審批通過是上周三,采購啟動是今天。中間六天,空白。”
“這六天,誰在等誰?”他問。
沒人答。
他不急,隻是讓每個人寫下自己“卡住”的前置條件。一張張紙條貼上去,拚成一條鏈:
“采購等施工確認”→“施工等材料進場”→“材料等采購下單”→“采購等審批通過”→“審批等預算複核”……
劉好仃盯著那條鏈,忽然笑了:“瞧見沒?咱們每個人都合規,可合著合著,就把活兒合沒了。”
小王苦笑:“所以……是我們自己卡了自己?”
“不全是。”劉好仃拿起黃筆,“還有跨出去的環節。”
他轉向合作方問題:“水泥管廠限產,是真停了,還是部分調產?”
一片沉默。
“有沒有替代渠道?有沒有應急供應記錄?有沒有人去問過?”他連著三問,沒人接得上。
劉好仃從工裝內袋掏出個小本子,翻開一頁:“我記著呢。過去三年,他們每次限產,都有應急通道,隻是得提前報備,走特殊流程。”
小陳瞪大眼:“您連這都記了?”
“記性不好,就得多寫。”他合上本子,“問題不在他們停不停,而在我們知不知道。咱們卡在信息最後一公裡——耳朵太短,腿太懶。”
財務小李嘀咕:“可這事兒,總不能全賴咱們吧?人家不通知,咱們咋知道?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可問題是,等通知,是咱們的常態。可常態,不等於合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