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們一直以為,進紅圈就是終點。”他說,“可對有些人來說,那才是起點。現在這條路,斷了。”
阿珍翻出上周的排班表:“b線缺一個主控,本來可以從小林他們裡提一個,結果臨時從外組調了個‘有經驗’的過來。”
“外組的?”小林一愣,“他連咱們的報警口訣都背不全。”
“但人家職級高。”老李冷笑,“升得早,活乾得少,反倒成了‘資深’。”
劉好仃把筆往桌上一放:“問題不是出在人身上,是出在規則上。”
他重新站回白板前,寫下三句話:
能者多勞,卻無顯性回報——激勵斷層。
新人成長,但晉升停滯——空間斷層。
骨乾飽和,流動僵化——結構斷層。
“這三道坎,不是靠招人能跨過去的。”他說,“人越多,壓得越重。”
小林喃喃:“難怪最近報名應急挑戰的人少了。不是不想學,是學了也不知道能換來什麼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“連積分都不香了。”阿珍苦笑,“上周沒人申請兌換調休。”
老李盯著那張手寫名單,手指在幾個名字上摩挲:“以前我教人,是怕手藝斷了。現在……我怕教出來的人,最後隻剩一身本事,沒個落腳的地方。”
劉好仃沒說話,走到控製台旁,拿起保溫杯,擰開,喝了一口。茶早就涼透了,澀得舌尖發麻。
他放下杯子,看著大屏上的三圈模型:“我們一直說在長大。可長大不是人多,是心氣兒要跟上。現在人多了,心卻散了。”
“那怎麼辦?”小林問。
“先不說怎麼辦。”劉好仃拿起筆,在白板最上方寫下一行字:
我們不是缺人,是缺讓人心動的未來。
“這話得讓大夥聽見。”他說,“但不能說得像敲喪鐘。”
“不能說是瓶頸?”阿珍明白過來。
“瓶頸聽著像病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咱們沒病,就是跑得太快,路上碰上了減速帶。”
他把這句話也寫上:成長減速帶。
“不是否定成績,是承認現實。”他說,“紅圈停了十一天,不是大家不努力,是努力的方向模糊了。”
小林點頭:“用‘減速帶’,留了餘地,也留了希望。”
“報告就叫《隊伍發展階段性診斷》。”劉好仃合上記號筆,“不提解決,隻擺問題。讓每個人看了,都能對號入座,也能看到自己在哪兒。”
阿珍開始整理數據,老李默默把那張手寫名單折好,塞進工裝內袋。小林打開新文檔,標題打了八個字:我們正在長大的隊伍。
劉好仃站在白板前,看著那三道斷層線,忽然說:“等這份報告出來,咱們得開個會。”
“全員?”小林問。
“全員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不躲,不繞,也不嚇唬人。就問一句——”
他拿起筆,在白板最下方,重重寫下:
你想往哪兒走?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