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吳苦笑:“再減,怕影響壽命。”
“那就不減了。”劉好仃拍他肩膀,“四克能接受。人不是秤,差幾克感覺不出來,但動作順不順,一摸就知道。”
傍晚五點,群裡準時跳出三張圖:材料組的測試曲線、結構組的三維建模、生產組的模具兼容性評估。劉好仃一張張點開,回複三個“收到”。
他走到白板前,在“材料選定”“結構初版”“模具預案”三項後麵打上對勾。倒計時寫著“17”。
小李探頭進來:“劉師傅,手套還掛門上?”
“掛著。”他說,“明天誰交方案,誰先戴它裝三遍護角。”
“真嚴格。”
“不嚴,就沒人記得冷庫裡那雙手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第二天一早,劉好仃到廠裡第一件事是去模具車間。技術員老周正在調試注塑機,見他來了,搖頭:“你們這改法,精度得卡在0.05毫米以內,差一絲都不行。”
“能調出來嗎?”
“能,但得反複試。”
“那就試。”劉好仃掏出筆記本,“我列了個測試清單,按溫度、頻次、手套類型分了九組工況,每一組都得跑一遍。”
老周皺眉:“九組?得三天。”
“兩天。”劉好仃說,“後天中午前,我要看到第一批原型件。”
“你這是趕鴨子上架。”
“鴨子會遊泳,工人不會。”他笑了笑,“咱們慢一天,他們就得在冷庫裡多哆嗦一天。”
中午回辦公室,群裡炸了鍋。材料組說微磨砂處理批次不穩定,第三批樣品表麵發黏;結構組發現鏤空區在低溫下應力集中,邊緣有微裂傾向;生產組反饋模具廠說原定停機窗口可能被臨時插單占掉。
劉好仃一條條看,一條條回。他給材料組發了個新參數範圍,讓重新調整噴砂壓力;讓結構組把鏤空角改成圓弧過渡,減少應力;親自打電話給模具廠廠長,把冷鏈客戶占比數據甩過去,換來了窗口鎖定。
下班前,他把所有人叫回會議室。手套還在門把上,已經有點皺了。
“今天問題不少。”他說,“但沒一個推脫的。挺好。”
沒人接話。他也不等。
“明天開始,實行三日短周期。每72小時碰一次頭,隻講三件事:做了啥,卡在哪,要啥支援。不追責,隻解決問題。”
他翻開筆記本,首頁寫著:“讓護角在最冷、最累、最急的時候,還能‘哢噠’一聲扣住。”
小林舉手:“那……如果三天內沒進展呢?”
劉好仃把筆記本合上,放在手套旁邊。
“那就三天半。”他說,“反正我不走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