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點四十,測試間的燈還亮著,劉好仃把最後一份a2組測試報告放進文件夾,封麵夾著一張便簽紙,上麵是小張的字跡:“以後不搶進度了,慢點,也能到。”他沒多看,合上文件,拎起保溫杯,往會議室走。
小吳已經在了,正低頭擺弄投影儀,老陳坐在角落翻生產排期表,兩名銷售代表並排坐著,手裡捏著筆,像準備考試的學生。劉好仃把文件夾放在桌上,抽出三份報告,一人麵前推一份。
“昨晚的數據,你們都看了。”他坐下,擰開杯蓋,熱氣冒出來,“不是‘差不多’,是‘真的行’。”
銷售小李翻了兩頁,抬頭:“參數很漂亮,可客戶不會看這個。他們問‘貴多少’,我們怎麼說?”
“不說貴。”劉好仃把護角樣品從袋子裡拿出來,輕輕推到桌中央,“說省。省時間,省力氣,省返工。”
小吳接話:“我們拍了視頻,30次深冷循環,回彈延遲始終在0.13秒以內,插入力曲線平滑,沒波動。”
“他們聽不懂。”另一位銷售小王搖頭,“客戶關心的是‘裝得快不快’‘會不會卡’‘壞了換不換’。”
劉好仃點頭:“所以咱們不講參數,講人。講工人在零下十八度站八小時,手凍得發僵,可工具還是順手,一推就進,一聲‘哢’,踏實。”
會議室安靜了一瞬。
老陳笑了:“這話說得,比我老婆勸我穿秋褲還暖。”
小吳也笑:“那宣傳語能不能寫——‘不是材料多厲害,是工人少受罪’?”
“行。”劉好仃說,“就這意思,但彆煽情。咱們不是賣悲情,是賣靠譜。”
他翻開筆記本,寫下三個字:講人話。
“推廣不是發通稿,是讓人聽懂、信服、願意試。”他抬頭,“第一件事,定節奏。不能一上來就鋪貨,得先讓人摸到、看到、感受到。”
小王問:“怎麼感受?拿張圖說‘我們升級了’?”
劉好仃起身,從包裡取出一個透明收納盒,打開,裡麵是三枚護角,編號a1、a2、a3。他把a2拿出來,遞給小王:“你裝一遍。”
小王接過,對著桌角模擬卡槽的位置推了一下。順滑,無聲,到位。
他又試a1,明顯卡頓,手指得加力。
“a1是舊款。”劉好仃說,“a2是現在這個。你剛才那一下,就是工人一天三百次裡的一次。三百次都這樣,他不累,不煩,不出錯。”
小王點頭:“我懂了。不是我們變快了,是他們變輕鬆了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坐回椅子,“推廣分三步:第一周,內部培訓,所有銷售和技術支持都得親手試裝,講得出差彆;第二周,選五個老客戶,上門做小範圍宣講,帶樣品,放視頻;第三周,展會前預熱,放出核心畫麵。”
老陳問:“物料呢?樣品、宣傳冊、視頻,什麼時候要?”
“這周內定稿。”劉好仃看向小吳,“視頻你來做,重點不是完美滑入,是第29次、第30次,還跟第一次一樣穩。”
“我懂。”小吳掏出手機備忘錄,“慢放鏡頭,配上時間戳和溫度顯示,每幀都能對上測試日誌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咱們不怕人查,就怕人不信。所以每一句話,每一幀圖,都得有據可查。”
設計師小林從門口探頭:“ppt初版做好了,能看看嗎?”
劉好仃招手:“進來。”
投影切換,畫麵出現一張渲染圖:護角在冷霧中滑入卡槽,背景是深藍色,配字:“30次18c考驗,隻為那一聲踏實的‘哢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