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陳的手機屏幕還亮著,消息停留在“東莞五金廠,王建國,已確認試用預約”那行字上。他沒關屏,順手把手機塞進工裝褲兜,轉身去茶水間泡了杯速溶咖啡。杯子剛擱在作戰台邊緣,小吳的平板就響了。
第一條新谘詢來自惠州,一家做五金衝壓的小廠,老板問:“你們那個‘賠停機費’是真的假的?”
小吳看了眼剛打印出來的《溝通手冊》第二版,翻到“中型客戶承諾類問題”那頁,照著念:“是真的,合同裡寫清楚,改裝期間因我方原因導致停機超兩小時,每小時賠兩百,上限一千。”
對方沉默兩秒,回了個字:“哦。”
小吳以為黃了,正準備標記“低意向”,對方又發來一句:“那……你們啥時候能來?”
劉好仃正好路過,低頭掃了眼聊天記錄,點點頭:“記上,惠州這家,優先排期。”
一上午,作戰台上的綠色便簽多了六張。老陳一邊錄信息一邊嘀咕:“怎麼突然都冒出來了?”他翻了眼通話日誌,發現這六家,五家是看了王建國朋友圈轉發的那條“試用啟動”動態才聯係的。
“熟人帶熟人。”劉好仃把錄音筆插上電腦,“咱們不說大道理,但得讓人知道,真有人敢用,也真有人賠得起。”
他打開近七天的客戶通話錄音,帶著小吳和老陳一條條聽。聽到第三條時,對方問:“你說手機能報警,那我要是沒信號呢?”小吳當時回的是:“係統會緩存,有網自動推送。”
劉好仃按下暫停:“這答法不行,太技術。人家不關心緩存,關心機器炸了沒人知道。”
老陳接話:“要說‘就算你去山溝裡釣魚,回來也能看見機器啥時候喘不過氣’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記下,“以後話術裡,凡講功能,必加一句‘結果是啥’。比如‘手機報警’後麵,直接跟‘半夜三點你也能在床上回一句“重啟”’。”
他們重新標注了十二條有效對話,發現隻要提到“賠錢”“省錢”“省人”這三類具體承諾,客戶追問率直接翻倍。劉好仃當場讓小吳更新手冊,在每條回應後加了個小標簽:“鉤子話術”。
下午兩點,新版本發到群裡。封麵那行“我們說話算話”被加粗了,底下多了一行小字:“承諾落地,從第一句開始。”
第二天一早,電話來了。
“你們是劉好仃團隊?”聲音挺冷,“我是恒力機電的采購,東莞那邊你們搞試用,誰給你們的膽子?”
小李接的電話,手心瞬間出汗。恒力機電是中型廠裡的硬角色,生產線全進口,客戶名單上排前三的潛在目標。
“我們……是主動聯係王建國的。”小李聲音有點飄。
“我不是問流程。”對方打斷,“我是問,你們一個玻璃廠的普工,懂不懂衝壓線的震動頻率?懂不懂pc和伺服電機的匹配邏輯?”
小李卡住了。技術參數他背得熟,可這時候背,像在找罵。
他掛了電話,轉身就找劉好仃。
劉好仃聽完,沒說話,拿起自己的舊手機,撥通了回電。
響了三聲,接通。
“我是劉好仃。”他說,“我在玻璃廠燒爐子,一燒二十年。爐溫高了,玻璃炸;低了,成型不了。我們廠那台老pc,比你還難伺候。”
對方沒吭聲。
“我不懂你們的衝壓線,但我懂老設備。”劉好仃繼續說,“它不像新車,一踩就走。它像老人,天冷要熱身,吃飽才有力氣。我們不給它動手術,隻裝個拐杖——讓它站得穩,修它的人,少跑幾趟。”
電話那頭靜了幾秒。
“你這比喻……倒還貼譜。”對方語氣鬆了點,“可你們拿什麼證明,不是瞎搞?”
“我給你看王建國廠的數據。”劉好仃打開共享屏幕,發過去一張截圖:故障響應時間從8小時縮到17分鐘,維修成本降了41。底下一行小字:“數據真實,可實地驗證,聯係人:王建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