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主要是新傳感器和加強散熱結構。”老周解釋,“不過售後維修預估能降六成,尤其在高溫高濕區。”
劉好仃調出客戶停機損失模型:“鋼廠每小時損失兩萬,咱們係統多撐三天,省下的錢夠買五台新機。維修少一次,客戶就多賺一筆。”
“可報價怎麼定?”小吳問。
“不漲。”劉好仃合上平板,“我們賣的不是零件,是不停工的保障。客戶省下的錢,比我們多賺的更重要。”
市場部會議室,投影剛亮,法務主任就指著屏幕上的對比圖:“這個‘競品a’的電路布局,太像宏泰的了,有侵權風險。”
“我們沒標品牌,也沒用真代碼。”劉好仃打開3d模型,“這是按實測數據重建的虛擬係統,隻展示環境適應性差異。”
“可散熱孔位置、線路走向,一看就知道是誰。”
“那就模糊外殼。”劉好仃操作建模軟件,把競品模型外層打上磨砂效果,“內部結構保留,但不標注來源。我們隻說現象,不說名字。”
市場總監點頭:“客戶要的是判斷依據,不是八卦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還有這個。”法務主任指著攻擊熱力圖,“標紅這麼多故障點,萬一他們告我們誹謗?”
“每一條數據都有區塊鏈存證。”劉好仃調出後台記錄,“時間、地點、設備編號、環境參數,全鏈可查。我們不編故事,隻放事實。”
“那直播時,能說‘他們係統在35c就報警’嗎?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前提是,我們當場模擬,用同一環境參數跑兩套係統。誰報警,誰不報警,讓數據說話。”
深夜,實驗室隻剩三台示波器還在亮著。王浩指著對比圖:“裝配線實測散熱效率比實驗室高2.3,但客戶反饋平均低1.7。”
劉好仃用激光筆點在溫濕度交叉曲線上:“實驗室恒溫25c,裝配線白天38c,夜間28c。溫度波動影響散熱穩定性,客戶操作也有延遲。”
“那模型得改。”
“分段建模。”劉好仃調出新算法界麵,“高溫段、變溫段、低溫段分開計算,每段獨立校正。巡檢隊明天起按新標準采集數據。”
他截取關鍵幀,拖進區塊鏈存證係統,按下確認鍵。
“同步給所有現場人員。”他關掉顯示器,“我們要展示的不是完美產品,而是它在真實世界裡怎麼活下來。”
窗外,晨光再次爬上技術台。劉好仃伸手摸了摸示波器外殼,溫熱,和十二小時前佛山車間那台設備的觸感一模一樣。
他打開對講機,聲音平靜:“老周,第一批改造機什麼時候能發?”
對講機那頭傳來扳手落地的響動,接著是老周的聲音:“現在就能發,就等你說句話。”
劉好仃看了眼牆上的漏洞分析圖,那些曾被標紅的攻擊點,如今全都變成了金色。
“發吧。”他說,“讓它們出去見見太陽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