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還有。”劉好仃拿起玻璃樣本,“把這道裂痕的照片放宣傳頁第一張。彆修掉,就留著,底下寫一行字——‘它裂過,但它還在’。”
“這句好。”王浩拍桌,“有故事。”
“不是故事。”劉好仃輕輕摩挲那道八毫米的傷,“是事實。”
天剛亮,第一波跟進電話就開始打出去。林曉彤盯著屏幕,看東北客戶的專屬鏈接打開率一路升到89。
“他們都在看極寒模擬。”她轉頭說,“有個客戶直接問,能不能把ar係統接進他們中控室。”
“能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告訴他們,我們工程師可以遠程看現場,像修自家玻璃一樣。”
王浩在平板上劃拉幾下:“華北那邊,有三個客戶問套餐價,要不要推個‘五單九折’?”
“推。”劉好仃說,“但加個條件——必須讓我們做一次現場評估,確保用對地方。”
“聰明。”林曉彤笑,“既能控風險,又能加深接觸。”
九點,數據牆刷新。試樣申請突破兩百五十,東北轉化率反超華南,達到68。
“成了。”王浩鬆了口氣,“咱們這波,穩了。”
“還沒。”劉好仃盯著華北的熱力圖,“那邊還是偏低。競品的‘快’字壓得人喘不過氣。”
“要不我們也改個宣傳語?”王浩提議,“比如‘三小時,穩修到位’?”
“不行。”林曉彤搖頭,“太軟。”
劉好仃沉默片刻,突然說:“就用昨天那句話——‘換一次傳統塗層,夠買三頓火鍋;換我們這個,能省下三個月電費。’”
“接地氣。”王浩咧嘴,“客戶一聽就懂。”
“那就全渠道換。”林曉彤動手改文案,“淘寶、京東、官網,全換成這句。”
十點,新話術上線。十二點,華南轉化率開始回升。下午兩點,一個佛山客戶直接下單三百平,備注寫著:“衝那句火鍋來的,先試試。”
劉好仃看著訂單確認頁,笑了。
“看來人呐,”他把保溫杯放在數據看板旁,“不管在哪兒,都舍不得那頓火鍋。”
王浩正準備回個感謝短信,手機突然震動。他點開一看,是內蒙古客戶回的:“ar係統收到了,今晚八點,我們廠裡見。”
林曉彤湊過來念屏幕:“‘零下二十二度,爐溫八百度,你們準備好了嗎?’”
劉好仃站起身,拿起桌上的ar眼鏡。
“告訴他們,”他打開鏡片調試模式,“我們準備了三年。”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