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在旁邊聽著,想總結成“建議優化啟動速度”,被劉好仃攔住:“彆概括。客戶說‘喘得費勁’,你就記‘喘得費勁’。味道一丟,就不是他的話了。”
第三通電話是個家庭客戶,王阿姨,退休教師,家裡裝了一台。
小趙撥通後,劉好仃示意免提。
“阿姨您好,我們是廠家,想了解一下風扇使用情況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哎喲,你們可算打電話了!”王阿姨聲音響亮,“我正想找你們呢!”
三人對視一眼。
“您說。”
“你們那句話——‘炒菜中途不停機’——真沒吹牛!”
劉好仃嘴角一翹。
“上周燉排骨,燉了四十分鐘,一點沒停。”王阿姨越說越興奮,“關鍵是,我老伴兒半夜起來偷吃,還特意去廚房看了眼,說‘這玩意兒比你還敬業’!”
小趙憋著笑。
“那您有沒有跟鄰居提過?”
“提了!樓下李嬸看見我炒辣子雞,問怎麼沒開抽油煙機還一點不嗆。”王阿姨說,“我就說‘我家風扇會喘氣’——哎,這句是不是你們原來打的廣告?”
劉好仃一愣,隨即點頭:“是以前的。”
“我覺得這句好!有勁兒!”
“可我們後來改成‘炒菜中途不停機’了。”
“哦……”王阿姨想了想,“那句也行,就是沒‘喘氣’有意思。”
劉好仃記下:“客戶自發複用舊話術——傳播力與準確性矛盾。”
掛了電話,老陳嘀咕:“有意思的話,反而傳得遠?”
“不一定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她傳‘喘氣’,是因為覺得新鮮。可下單,是因為‘不停機’——那是真解決事兒。”
“所以……好聽和有用,不一定是一回事?”
“對。”
第五通電話是維修點老板,陳哥。
電話接通,陳哥直接問:“是不是又出新配件了?我這兒等著換呢。”
劉好仃笑了:“這次不是賣東西,是來聽您罵的。”
“罵?”陳哥樂了,“我還想誇你們呢!上個月裝了六台,客戶沒一個回頭的。”
“那安裝過程順嗎?”
“外殼卡扣有點緊,老機型得拿砂紙磨一下邊。”
“就這?”
“還有就是說明書太簡單,新來的學徒看不懂接線圖。”
劉好仃記下:“卡扣適配需微調,說明書需圖解。”
“不過啊,”陳哥話鋒一轉,“你們那句‘省下整套換的成本’,真是說到心坎裡了。上禮拜有個客戶本來要換整機,一聽能隻換風扇,當場掏錢。”
“他問了哪句?”
“就那句!‘能裝進老機型’。”
劉好仃在本子上畫了個圈。
傍晚,五通電話的原始記錄全貼上了新白板。
劉好仃一條條抄上去,用的是客戶原話:
“早上六點炸油條,頭三秒喘不上氣。”
“我老婆說,這風扇像老伴,平時iet,急了也吼。”
“卡扣得磨邊,不然裝不上。”
“說明書看不懂,得有人帶。”
“鄰居問鏈接,我說‘炒菜不停機’。”
他在每條下麵畫框,標注“待驗”“可優”,但不寫方案。
最後一條下麵,他寫:“查電機冷啟動曲線——裝配組調檔。”
筆帽合上,輕輕放在白板邊緣。
保溫杯還擱在桌角,水已經涼了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