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還在循環播放那句“火小點,省三毛。你家那口子,最煩電費漲了”,小李已經聽了七遍,手指懸在播放鍵上,遲遲沒按停。老周低頭看著工單,筆尖在紙上點了好幾下,又劃掉。
劉好仃從茶水間回來,手裡拎著三個保溫杯,挨個擺在桌上。他沒說話,先把錄音關了。
“聽夠了。”他說,“再聽下去,咱們都得進客戶家當保姆。”
小李笑了,老周也扯了下嘴角。空氣鬆了一點。
“可這話是真的。”劉好仃把杯蓋擰開,熱氣往上冒,“客戶把咱們當自家人,咱們不能光感動,得接得住。”
他抽出一張a4紙,上麵是昨晚打印的客戶原話摘錄。有說“這聲音像我老丈人”的,有說“聽著不怵,敢動手調火”的,還有一條寫著:“修爐子那小夥子,說話像老劉,聽著心裡不慌。”
“人心換人心。”劉好仃把紙拍在桌上,“咱們讓機器說了人話,接下來,得讓咱們自己也配得上這話。”
小李抬眼:“怎麼配?”
“彆等出事才上門。”劉好仃說,“以前是‘壞了修’,現在得‘沒壞也問’。客戶信你,你就得比他多想一步。”
他翻開調度記錄,指了指最近三條報修:“張師傅、王阿姨、陳師傅,都是老主顧,機器用得久,毛病少,但咱們三個月沒主動打過一個電話。”
“他們沒叫,咱們總不能硬去?”小李嘀咕。
“那就等人家換了牌子再後悔?”劉好仃反問,“信任這東西,像爐火,得添柴。光靠一句‘省三毛’燒不長久。”
他站起來,走到白板前,寫下三行字:
老客戶優先響應
問題複現優先處理
情感反饋優先記錄
“叫它‘三優先’。”他說,“從今天起,所有老客戶來電,接線員直接轉我這兒,或者小李。彆過三層篩子,等人都涼了。”
小李皺眉:“可咱們人手就這幾個,天天盯著電話,生產還乾不乾?”
“那就建台賬。”劉好仃從抽屜裡抽出個新本子,“你負責三天內把係統搭出來,誰家修過幾次,提過啥想法,孩子打不打遊戲,早餐吃不吃麵,全記上。不為彆的,就為說話時,能說到心縫裡。”
老周抬頭:“你真要搞‘生活檔案’?”
“不是檔案。”劉好仃搖頭,“是備注。客戶自己說的,咱們記一筆。不說的,不問。猜的,不算。傳的,開除。”
他頓了頓:“記住三條——不問、不猜、不傳。隻記他們主動聊的,隻用來讓提醒更貼心。咱們是修爐子的,不是查戶口的。”
小李笑了:“那要是客戶說他老婆愛吃螺螄粉呢?也記?”
“記。”劉好仃點頭,“下次提醒‘火小點’,加一句‘你家那口子聞著可受不了’,他準笑。一笑,就記住了。”
老周沒再反對,反而掏出本子開始寫:“那我回頭把去年回訪問卷翻一遍,挑出那些‘順便說一句’的,都歸個類。”
“對。”劉好仃拍他肩膀,“咱們不搞大數據,搞‘人情小數據’。量不大,但暖。”
小李忽然歎氣:“可這活兒乾了,考核也不加分。月底評優,還是看修了多少台,收了多少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