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聽完,都說:“這能講。”
晚上,劉好仃在辦公室重寫話術稿。刪掉所有“算法”“模型”“置信區間”,換成“發現”“報警”“複核”。把“模糊案例庫”改成“高風險問題檔案”,把“雙通道融合”說成“兩個眼睛一起看”。
小李發來修改後的對比圖:左邊是舊係統漏檢的七塊危險玻璃,右邊是新流程捕獲的同樣問題,每張圖下都標著時間、產線、複核人。
老張也傳了三段車間實拍視頻:一段是機械臂自動攔截問題玻璃,一段是複核台三人討論判例,一段是最終放行的成品整整齊齊碼進包裝區。
劉好仃把材料整合進方案文檔,標題定為:《玻璃缺陷智能預警係統推廣準備方案初稿)》。
第三天早上,他召集小李和老張開內部動員會。辦公室坐不下,搬了三把椅子到檢測區旁邊的空檔處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有些人可能覺得,咱們就是廠裡一個小改進。”劉好仃站著說話,“但我想說,這東西,能救玻璃,也能救人。”
他打開平板,播放138號圖的識彆全過程:三次運行,結果一致,自動標紅,觸發複核,老張批注“留”,最終報廢。
“這塊玻璃要是放出去,裝到高樓幕牆上,三個月內必爆。”他說,“現在它還沒出車間,就被攔下了。不是靠運氣,是靠流程。”
小李補充:“過去七天,係統主動攔下十九塊同類隱患。沒有這一套,至少一半會漏。”
老張看著周圍幾個年輕員工:“你們覺得推廣是為了拿獎金?不是。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,有一種檢測,寧可多查,也不放過。”
劉好仃最後說:“這次推廣,不考核簽單量,不比誰說得多漂亮。隻看一點:客戶聽完,能不能記住‘機器喊人看’這五個字。”
散會後,小李問:“材料發給誰?”
“先不發。”劉好仃說,“再過一遍。每張圖,每句話,都得經得起問。”
他打開文檔,從頭開始核對。老張在一旁檢查案例圖的批注時間,小李重新導出數據日誌。
辦公室的燈一直亮著。
第二天,方案定稿。宣傳冊、話術表、演示視頻全部歸檔,存入加密共享目錄。
劉好仃在文件夾裡新建了一個子目錄,命名為:客戶常見問題預答。
他敲下第一條:“問:係統能完全替代人工嗎?
答:不能。它負責發現,我們負責判斷。它越聰明,我們越輕鬆,但責任,始終在人。”
小李站在他身後看著,忽然說:“其實它現在已經能獨立判不少了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劉好仃沒回頭,“可我們不能讓它替人扛責。它再準,也是工具。”
老張走過來,手裡拿著打印好的宣傳冊樣張:“封麵要不要加句話?”
劉好仃想了想,提筆寫下一行字:
它不裝懂,所以靠得住。
三人盯著那行字看了幾秒。
小李笑了:“這句,肯定能記住。”
劉好仃合上電腦,站起身:“準備好了。”
他拿起桌上的兩份紙質材料,一份交給小李,一份遞給老張。
“明天開始,”他說,“見人就講。”
老張接過材料,手指在封麵上那行字上摩了摩,剛要開口——
劉好仃的手機震了一下。
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